为了理想1
小序
就是想写一写出生在70年代的人群,写一写这个经常被忽略了的主流成年人群。
出生在50-60年代的人们,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一个个头上戴着闪耀的光环,每每的被人提起……出生在80-90年代的人们,享受了改革开放后期的物质时代,一个个从小娇生惯养,独立而又张扬的个性,总是被人提起并冠以80后和90后。
却总是没有人提起70年代出生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儿时经历了文革后期的阴霾,成长在国家艰难的发展之路上,挤破头的参加高考、大学,之后又赶上了学校的取消分配的双选择自谋职业;同样是挤破头的参军,指望着争取个志愿兵接着被提干,结果又赶上了上士官制,断绝了直接从士兵提干的规矩,彻底的告别了从士兵到将军的幻想;同样是挤破头的南下打工、打工,还是打工,最后能的希望就是靠街灯梦幻着理想……
为了理想,70年代的人群付出的更多更多。
在生活的路上,70年代的人们经历了最多最多的故事。
1在路上
中央电视台cctv-2开始热播《赢在中国》,这再次点燃了刘云峰的激情,他认为再一次的找到了可以实现理想的途径。这或许是他第十次开始,前九次的失败让他老了10岁。他认定了姚明讲的那句老理:“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但是,十年下来,创业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励志也没有照亮他的人生。充其量的说,他最多没有花太多在农村父母的辛苦钱而已,仅此而已吧。
在这条路上,一切都是在那么偶然和必然之间,就好像总决赛中宋文明赢的那么预料之中的迷糊,他的赢是因为人品好嘛,长相和学历似乎决定了他是胜者,所以,最后他赢了。刘云峰觉得这很没有意思,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至于他到底凭什么,刘云峰并没有看明白。而周宇进入前五,似乎就太出乎预料了,这样一个话都说不好,脾气又臭又硬的家伙竟然也进入了前五。尽管有太多看不明白,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云峰已经找到了一条路。
带着太多的激动心情,带着对张瑞敏和柳传志两个成功前辈的尊敬,带着对同龄人共同理想的期待与希翼,刘云峰认真的看完了最终的总决赛。决赛的结果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因为他已经认定《赢在中国》的下一季的前五强之中肯定有他站在里面。
边上的哥们裴吾就不这样看了,他叼斜着眼看着刘云峰说,你怎么知道就有下一季的?
刘云峰激动的比划着说,这么这么好看的节目,怎么就不会有下一季呢?收视率多好啊,广告收入多好啊,他们做这个节目赚大了,我就不相信有钱不赚的人!
裴吾侧了侧身子,问一直没有吭声的钱克,‘前科’同志,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代表,请您老人家发表点评语?
钱克舒展了一下愁眉,使劲的挠了挠头,问,看完了没有?该去喝酒了吧?说着提起衣服就向外走了。
裴吾起来拉着刘云峰,说,‘下一个老板’,赶紧,没看见前科已经跟钱又过不去了,咱得好好帮帮人家。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