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餐厅是赖晓在s大读书时期,被同学公认为是校园里最好的餐厅。其实除了“红河谷”,其它的都是学生食堂。凡在学生食堂吃过饭的,一定都很有印象,一般来说这里的饭菜只能说可以充饥。当然,读书的多半都是些穷学生,能吃饱且就不错,哪还敢去追究饭菜是否可口。
红河谷,不象置身于校园里的餐厅,它迥异于校园里其他的食堂。从它的硬装修到软装饰设计得恰如其分,它为那些没有钱的穷学生满足其小资或者浪漫或者温情的心理提供了可以实现诸如此类愿望的可能。所以,能够经常光顾红河谷餐厅的学生不是家里条件好的,就是为了讨好女友谈恋爱的小男青年,还有少部分是从外地来看自己孩子的家长。
而对于赖晓陈思宁黎真这一拨人来说,能在红河谷就餐的可能很少。在赖晓的记忆里,s大就读的四年,踏入红河谷门口的机会不上五次。现在赖晓记忆最深刻的是大一下学期时,一同乡学长召集在成都几所大学就读的十几个老乡定在红河谷的聚会。这次聚会还是aa制,当时大概每人交了三十元钱。这三十元还是赖晓从每个月父母固定给的二百元生活费中抠出来的。为抠出这三十元,赖晓连续吃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素菜。所以,可以天天去吃,或者能够做到想去吃就去吃红何谷的同学,被赖晓陈思宁黎真她们视之为“校园贵族”。黎真就曾经不只一次地宣称,自己毕业工作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一个能够天天吃红河谷,顿顿吃红河谷的“贵族”。
戴东阳把黑色雅阁停在红河谷的门口,四人进了红河谷。黑色雅阁煞是招眼。间或有几个男生端着饭碗经过,不屑地吹几声口哨;而女生则停留几秒评头论足唏嘘不已。黎真朝赖晓和陈思宁呶呶嘴:“陈思宁,你看你那位戴东阳,简直就是来刺激那些小青年的嘛。可别忘了一年半前咱们也是此等身份!”赖晓也在一边煸风点火,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就是,做人一定要低调,还是低调。这下好了,一不小心违背了咱们读书时一贯的做人原则。陈思宁,是你让我和黎真跟着犯了这么重大的人生错误,应该如何是好?”陈思宁配合的双手摊开,耸耸肩,作无可奈何状。然后三个姑娘不约而同的相觑一笑。
戴东阳静静地坐在陈思宁旁边吃着饭,一边用心倾听着三个姑娘诉说她们贫穷青涩多愁善感但又快乐美好无知无畏的大学时光。无论是陈思宁,赖晓还是黎真,此时的她们对于戴东阳而言是如此陌生,如此遥远。戴东阳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当然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的祖辈都是生意人,戴东阳在他的家族里是第一个大学生。家里的经济自己是比较宽裕的,所以,赖晓她们大学时代里的窘迫,戴东阳是体会不到的,这让戴东阳感到很好奇。
戴东阳的身上多少有些富家子弟的习气,这给陈思宁以后的生活增添了些烦恼。当然,戴东阳身上的可取之处更占优势。凡人嘛多多少少都有缺点,只要不是恶不可赦的,也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更宽容的去对待身边的人以及身边的事。并且那些所谓的优点缺点,每个人看待的立场不一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优点会成为缺点,缺点指不定会成为优点。
赖晓他们在红河谷饭吃到最后,大家都感到索然无趣的伤感。内心里他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改变身份的改变心境的改变,原来的一切都将随之改变。所以,妄图保持不变就是犯了致命的错误。我们应该顺应时势改变而去努力改变自己。
吃完饭走出红河谷门口,黎真一把拉住陈思宁的手走到离赖晓远远的旁边,嘴对着陈思宁的耳朵小声地说:“陈思宁,现在你把我和赖晓的距离拉得是愈来愈远了哈,我要声讨!今天晚上你到我和赖晓那儿去吧。我有一个重大秘密必须要当面向你通报。”说完神秘地笑起来。陈思宁被黎真提到的“秘密”弄得心痒痒的,当即嚷着非要黎真说出来。黎真使劲地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天机此时不可泄露是也。”无论陈思宁怎样威逼利诱,硬是三缄其口。
赖晓和戴东阳远远地站着,不住地往她俩这边打望。赖晓快步走了过去,试图问过清楚。但是两个姑娘都笑而不答。戴东阳似乎已经习惯姑娘们的这种举措,见怪不惊地站在黑色雅阁的车门旁,耐心地等待着。
一上车,戴东阳建议姑娘们再到别了地方走走。并提示她们可以到春熙路去逛逛,因为这些地方应该是她们读书时经常光顾的。黎真说,读书时到是去过几次,但哪敢经常去,不过今天的主题可以名为“yesterdayoncemore”。赖晓和陈思宁当即拍手赞同。
春熙路在成都区的腹心地带,是商贸业极为发达的成都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商业步行街。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因由四川军阀杨森提议兴建,最初根据他“森威将军”的头衔将其命名为“森威路”。后来人们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它位于成都中心,是一条历史悠久,热闹繁华的商业街,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春熙路还是美味小吃云集之处,钟水饺、赖赖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还有街边的麻辣烧烤和串串香,让人大饱口福。在后来的2001年,成都政府对春熙路进行了全面改造,使这条老街焕然一新。但是春熙路具有的那种浓浓的历史人文的气息减去了不少。以后的赖晓不思进取地很是伤感了一些时日。
赖晓一行四人到春熙路的这个时间还是1999年的岁末。那个时候很多小商贩就在街上临时支一个小摊,他们把时下流行款式新颖但价格便宜的服饰当街挂着叫卖,买主可以任意挑选。除了露天的小摊,春熙路上还有当街的商铺,这些商铺里卖的服装比小摊上挂着叫卖的衣服好,价格自然贵些。离春熙路不远的青年路同样具有这些特色,它与春熙路形成一个商业圈。成都的平民百姓十分热衷到此一逛。
再过一个路口,有一条狭长的街道叫染房街。染房街是小商品聚集区,这儿的小店主要卖一些物美价廉的头饰、内衣、袜子诸如此类的小商品。在赖晓她们读书的年代,她们会选择周末三五成群地到这条街上的小店淘些便宜实用的小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