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堂-第178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2 / 2)

人的欲望或许总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指向更高的目标,而杨丽的目标当然就是人懒惰的本性。

无论如何,这都是小家伙给我带来的麻烦,如果你能够耐心地听下去,麻烦其实远不止这些呢。

孩子的麻烦终究不同于其他人给你制造的麻烦那样令你记恨,因为变化最快的就是孩子,只要稍假时日,他就会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而且这个变化总是朝着金童玉女的方向。

越长越白嫩的肌肤,逗人的举动,听着人故意地有时候甚至明白是人家善意的谎言的赞美任你铁石心肠都不能不产生的浓浓的成就感,足以让你任何地因为麻烦而生的不快一扫而光。

我的麻烦绝不是村里人经常因为父母不给照看孩子而争吵的那种——在村里人看来,父母照看儿子的小孩似乎是天经地仪的,因为从记不清的时候就这样,所以总会为此而争吵,有的甚至到了子不进父门的程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弟兄多或者弟兄虽不多父母偏不照看儿子的孩子却去照看女儿的孩子的家庭。

逢有类似的情况,儿子倒是无所谓,起事的多是儿媳,而且总会找出许多的父母偏了这家而薄了那家的争吵的理由。

而后者家庭则尤甚,连村里人也常常会为此而愤愤不平,讥笑之态溢于言表:这一对老古董居然这样不懂事,竟去偏向女儿,难道能靠女儿女婿去养老?不明智,当真不明智。

尽管有时候女儿显然比儿子更孝,但这终究是村里人骨子里的一种不易改变的东西,或许也是农村人计划生育观念淡薄必须要靠强迫去进行的原因吧。

——而是或许由于家里已有二十几年没有小孩子的原因,我娘不顾我和杨丽的反对完全霸占了孩子的看护权,而且不是嫌我和杨丽年轻不会照顾孩子,就是嫌我父亲手不知轻重弄疼了孩子,似乎只有这孩子才是她唯一的心头肉。

毫无疑义,她自是对他百依百顺,而孩子又不单是孩子总会因为百依百顺而快乐。

这么说并不等于我娘就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在他还小的时候,我娘就给他买了许多识字图画或智力玩具,尽管小家伙只是图一时的新鲜,但类似的东西还是堆积如山。

不仅如此,我娘还迫着我父亲带孩子去只有城里孩子才能常去的动物园,让小家伙对于老虎大象的认识明显早于其他的孩子而与众不同。

听到这样的议论,令人最难忘的就是我娘那幸福的满足的笑。

可以说,没有哪家的大人不望子成龙。只有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娘才终于恋恋不舍地把小家伙的护理权交还给了我们。

2

刚交还给我们的时候,她总是不放心,似乎我们能慢待了他,不仅经常地问这问那,而且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咛“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既不要让他饿着了又不能让他太饱”“要定时接送不要委屈了他还要多注意安全”“要及时更换衣物不要冻了热了”“要多督促他识字”等等。

婆婆的唠叨最容易让儿媳理解为不信任,杨丽对此极为反感,常怒极反笑地问,难道我不是他的亲娘吗?

她虽是一个没有多少耐心的女人,自打接回了孩子的护理权之后,应该挑不出她一丁点儿不耐心的地方。

但一次偶然的事件却让我娘全盘否定了她的努力,那是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与小朋友抢玩具而碰破了脸,原已伤心至极与幼儿园的阿姨吵得一塌糊涂的杨丽却经不得我娘的一句“留不下疤痕吗”的愤怒地质问,两人骤然僵了起来,要不是杨丽总算东跑西颠地为小家伙消除了脸上的疤痕,两人的关系不知会僵到什么程度,指不定我娘非要收回小家伙的护理权不可。

这当然只是一些生活细节,但绝不可以认为与主题无关,因为正是这样的生活细节在影响着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绝不可以忽视细节,我虽然无法完全说清这些细节到底对孩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也不知是否因为这些细节的影响,小家伙无疑是固执任性的,而且象多数孩子一样好奇。

既已啰嗦到了这种程度,大家不妨耐心地听这样一个细节:或许孩子对官的好奇属于一种天性,也或许是小家伙对于自己小鸡鸡的骄傲,他便经常问大人是否有小鸡鸡,大人们必定会按照大人们的逻辑坚定地回答“没有”。

于是就有了某一次,某醉汉因尿急开了裤裆即欲方便,却不料小家伙与一同伙悄悄地就摸了上来,出于对大人的恐惧,用较长的树枝隔老远拨了拨醉汉的小鸡鸡,且不说因为树枝上有刺儿划破了醉汉的小鸡鸡其愤怒无比,只说小家伙从此便认定大人都在撒谎。

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事实,对于孩子的教育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尴尬。当然,孩子无疑也是顽劣的。

在我们村里,男人与女人对于孩子自古就有严格的分工:女人管生,男人管养;女人管照顾,男人管教。

或许出于对自己读书辛苦的感触,我几乎放任了对小家伙的管束,总希望给他更多的自由与快乐,尽管我跟其他几乎所有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但我还是觉得自由与快乐是人最大的幸福。

我的做法不仅遭到了包括我妻子和父母在内的所有最亲近人的反对,也遭到了现实无情地辩驳:虽说高考的压力已远不如从前,但中考的难度却提高了不少,倘若进不了全县一流中学,名牌大学自是不敢奢望,毕业之后……我不敢再想下去。

说来奇怪,我竟然没有想到要让他进入自己的公司,我甚至对于世人所常说的子承父业隐隐感到了后怕。

大概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比自己好,但什么是好?倘若问及,却说不清了——人都这样,关心则乱。

或许由于自己创业艰难便不肯让孩子再去吃自己这样的苦,而且我隐隐地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似乎还是当干部更体面些: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当然不能说没用,但还是那些公家的作为更有成就感吧?

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