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利益和孩子利益间,丽文认为首先要选择孩子的利益,哪怕当时领的不是妞妞,是别人的孩子,丽文说她也愿意陪孩子慢慢蹦台阶。而且大人本来就是带孩子出来玩,为什么一定要把去广场、公园等等看做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玩耍看做是没意义的?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孩子眼里,可以玩耍比去乐园里还有趣得多。
丽文笑着说,她和先生这么“听话”在别人看来有时候做得过火。
妞妞每天把客厅里弄得很乱,丽文要收拾,妞妞总是不让。妞妞每天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玩具摆在客厅里,一件一件地放着,家里来客人了,妞妞也不让收拾,说要让叔叔、阿姨也看看她收拾的“屋子”,其实全是地上的玩具。有朋友来了都很奇怪,问丽文为什么怎么总是很乱啊,客厅也应该收拾收拾啊。丽文说,那是妞妞的地盘呢,妞妞会收拾的。朋友们都说,你真是太宠孩子了,她不让收拾你就不收拾了?丽文说,孩子玩得开心就行。
但丽文觉得自己的这种“纵容”并没有把妞妞宠成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恰恰相反,妞妞非常善解人意也很替别人着想,凡是见过妞妞的人都说她既懂事又稳重。丽文真心地尊重孩子的各种想法,尤其妞妞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后,丽文有什么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就会和妞妞商量,听取妞妞的想法,在孩子面前真正变成“听话”的家长。
丽文说,有一次,她就没有“听话”,还遭到妞妞的批评了呢!
丽文和朋友小李带着妞妞和小李的女儿芊芊到寿山公园玩。她们沿一条小土路走,两个孩子跑在前面。丽文和小李跟在后面,一边聊天一边看着前面这两个让人幸福的孩子。丽文和小李突然看到,两个孩子坐在地上玩起沙子,可能是修缮公园剩下的一些,妞妞坐在沙堆上往下滑,芊芊也跟着滑。两个妈妈都大声喊“起来”。两个孩子根本不听,还在那样滑,丽文和小李就跑过去,都生气地把孩子拉起来,边拍身上的沙土,边批评她们把衣服弄脏了。两个孩子显得不高兴。
这件事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一样,丽文说自己转眼间就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突然有一天,妞妞批评丽文,说妈妈不好好理解她。妞妞说,她第一次“滑沙堆”,她和芊芊看见了沙堆,觉得往下“滑”肯定很好玩,“滑”了一下,妈妈就在后面叫起来,弄得她们很扫兴。
丽文才想起有这么回事。丽文忙问妞妞:“那你为什么当时不说出你们的想法呢?要是妈妈知道你们是这样想的,肯定不会阻拦了,你们的想法多可爱啊。”妞妞说:“我们心里那样想,可嘴上却一下说不出来。你们说话那么凶,你们要是慢慢地问问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许我们能讲出来。”妞妞接着批评丽文说,当大人的就是经常不动脑筋,瞎指挥小孩,还总是怪小孩不听话。
是啊,在孩子的眼里,“滑沙堆”是开心的事情,是多么趣味横生的一件事啊。
第26节:解开孩子的“心结”
解开孩子的“心结”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父母不要简单地认为前者好,后者不好,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而一定要从孩子的各种表达中,听出孩子的心思;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丽文说,孩子有时候的想法也很多,家长要是没有耐心问清楚,就会给孩子的心里抹上阴影。有一次,丽文的隔壁两口子吵架,孩子的妈妈气得跑回娘家了,孩子每天都在家哭。妞妞好几次听见隔壁家的孩子哭,就问丽文,孩子为什么哭啊。每次妞妞问时,丽文就说孩子可能想妈妈了吧。
下载
一天下午,丽文带着妞妞回家,正好看见隔壁的男邻居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妞妞到家里就哭了,半天不说话就是哭泣着,丽文问了几次,妞妞才一边哭一边说:“毛毛的妈妈不回来了吗?”丽文心想可能是刚才看见隔壁的毛毛和爸爸,而没有看见毛毛的妈妈,可是也用不着哭啊。丽文说,毛毛妈妈过几天就回来了。妞妞还是问,过几天啊。丽文说,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啊,再过一两天吧。妞妞就又问,毛毛妈妈不要毛毛了吗?妞妞的话让丽文摸不着头脑,妞妞看起来又委屈又惶惑。丽文说,怎么不要毛毛了啊,一两天就回来了。
丽文哄了哄妞妞,看着妞妞不哭了。毛毛妈妈过几天就回来了,还会带着毛毛来咱家玩。可妞妞却说,不喜欢毛毛了。丽文很奇怪,妞妞平时和毛毛关系很好啊。丽文就问妞妞:毛毛和你玩得很好啊,为什么不喜欢毛毛了?
妞妞说,他不好,他妈妈不要他了。丽文很奇怪妞妞的想法。在妞妞的眼里,是因为毛毛不好,他妈妈才不要他的。妞妞接着说,我以后再也不骑车了。
丽文又很奇怪,即使不和毛毛玩,和自己的车子有什么关系啊。丽文就问:“你不喜欢车子了吗?”妞妞点点头。“为什么啊?爸爸?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