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历史是这样来的
我终于有些明白老杜为什么会生病了……兵部尚书作为最贴近国防的部门,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掌握全国军权,说的不好听一点,这个部门就是奶妈部门,下面要钱要吃的了,才会想到我。
万恶的李世民居然把这个烫山芋扔给我,部队迁徙,防御抵抗,军粮发放,每一项都要从我手上经过,还不能有失偏颇,万一厚此薄彼了,那些手握兵权的大佬们一个不开心,我这个乌纱帽就危险了。
无奈之下只好虚心求教,先是老爹,后来便常往杜府跑了。虽说是二人共同执掌,但老杜很难得去一趟兵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养病,一来二去也就和老杜混的熟悉了起来,有什么难办的case我就直接送到老杜那,由他给我出主意。
老杜是个好官,对我这个新人绝对是没说的,他的三个妻妾也对我很好,每次到他府上的时候,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招待我,完全把我当个孩子,其间看过杜构几次,这小子忙的很,一天到晚的到处跑。
老杜经常咳嗽,还时不时的咳血,十有八九是呼吸道疾病,可惜这时候没有消炎药,我也没强大到连青霉素都能自己做,只好看着着急,却没有丝毫办法。
一周就这么过去了,大唐和突厥依旧是剑拔弩张的形式,驻扎在边界上的两路大军是消耗军饷最厉害的军队,一共十二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有500石,每天消耗的军饷是900贯,这时候一文钱可以买三个馒头,相当于一块钱,900贯就约等于90万人民币。
这是一个骇人的支出,突厥一日不除,军队的消耗每天就超过150万,要是对峙个一年两年的,这仗还没打,经济就要被拖垮了。同样郁闷的还有户部尚书刘正会,这户部就相当于中央银行,负责支出钱粮。这钱是有限的,李世民登基的时候还减免赋税,这就断了一项很大的经济来源,现在又在打仗,这钱是一天比一天少了。
刘正会也是个强人,早先是刑部尚书,李靖调任之后,他就平调到了户部,也是我接触的比较多的人,他就好比是我的提款机,偏偏我从不往里面存钱,他能不郁闷吗……
幸好国库内烧杀抢掠的金银财宝还有不少,都是李家打天下的时候抢来的,如果只算支出的话,还能支撑个十年八年,可这刘正会十分的尽致,每个调用钱粮的单据,他都要看个清楚仔细,少不得还要和别人理论一番,貌似从国库里拿钱是在抽他血一般。
国库有两个支出大项,一个就是我所在的兵部,另一个就是皇宫了。李世民是个喜欢节俭的帝王,当然也有时势的原因在内,他的御膳,正常都是四菜一汤,贞观第一年到目前为止,整个皇宫支出不到2万贯,也就是2000万。
非常厉害,很让人钦佩,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上面讲的是明末的崇祯皇帝,他也是个以节俭闻名的帝王,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都不睡觉,往往焦劳成疾。他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
崇祯刚做皇帝那会,为了节省帝国开支,他大幅度地裁撤驿站,因为他认为驿站的存在,既让来往的官员揩了国家的油,同时还得养大量的驿卒。所节约的开支仅仅是30万两银子,大约是皇宫的一个月支出。
而崇祯裁撤的结果是导致大批因失业而无法生存的驿卒纷纷加入了农民起义的行列,在这些默默无闻的驿卒中,有一个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李自成。
当然,不能说崇祯不会省钱,因为唐朝和明朝的兑换率不一样,明朝的银子是人民币的话,唐朝的银子就是美元。这只是说明李世民不但要省钱而且很会省钱,日子过得还不如个小地主,这2000万中大多都是发了宫人的薪资,自己用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