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秘史-第058章 科考改革与捉迷藏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初唐秘史> 第058章 科考改革与捉迷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8章 科考改革与捉迷藏(1 / 2)

第五十八章科考改革与捉迷藏

“这位想必是魏卿的爱子子康吧?”李世民的声音很大,说话的效果好像站在麦克风前一样,空旷的承庆殿里荡漾着回声。

我再次行礼,“参见皇帝陛下。”两次一跪,新裤子上都占了些灰尘。

“哈哈,免礼平身。”李世民爽朗的笑着,小肚上不少肥肉。我很难从李世民的表情里看出什么,可我又不能直接看他的眼睛,那是大不敬的。他笑着,似乎什么都知道,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老爹和我来得急,根本就没有串通什么口供,还是老爹要我说实话?

李世民倒也不急着问话,反而是跟老爹聊起天来。聊的是一些关于体制改革的事情,重点却在科举。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但是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这一制度对统治者选拔真正的人才十分有效,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曾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了大量人才,也培养了大量人才,因为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其弊端,最严重的就是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开始没多久,就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而且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而且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以至于按照成绩收录的人才最后大多是投机取巧的奸佞小人,那些真正有才的穷人却名落孙山。

所以李世民在考虑,是不是把科举制度改革一下,两个人讨论了半天,终究没能得出个什么结论来。

我听他们讲话听得头痛,站的又腿酸,小声埋怨道:“不就是科考嘛……”

谁知李世民耳朵还真厉害,居然听见了我的抱怨,笑道:“子康有何见解?”

我着实楞了楞,在皇帝面前好像不能自称我吧?称臣又不对,难道是草民?李世民还以为我害怕,又道:“子康直说便是。”

我鼓了鼓气,道:“陛下方才所说的科考弊端,其实亦可尽力避免,比如贿买考官,就可以用糊名法减少考官认出考生的机会,如果能分辨出字迹,也可用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如此披卷者就无法作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