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秘史-给人生一个意义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初唐秘史> 给人生一个意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给人生一个意义(2 / 2)

如果说人类有“思想”,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差别,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现代科学已逐步发现,很多动物、植物都有思想,比如当人面对一条饿狼时,狼也在琢磨人的心理,也懂点原始的心理学,也在观察天时地利,也在和人进行着智慧的较量。

刚出生的婴儿和刚出生的猩猩是一样的,智商并不比猩猩高,也都没有思想。但在社会中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记忆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智能是后天输入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接受社会教育,而是与动物一起生存野外,那他与猩猩没什么区别,如“狼孩”之类的案例是很多的,把一个人从小丢到野外和动物一起生活,几十年后他的智商和动物相差无己。

人类的智能实际上是所有地球人类经过十几万年的生存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当人类发明出文字,就使这种智能积累加速,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动物一样是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完成的,所以学习、教育对人类的智能进化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们大脑中的智能是无数前人智能的集成。

如果把一只大猩猩从小就放置于人类社会的家庭中,和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接受教育,我想大猩猩或许也能读个初中、高中什么的学历。四川峨媚山的猴子,见的人多了,学会了对游客拦路打劫,把打劫得来的钱去商店买东西吃,而且还认得钱的面额是多少,商店老板一般还不能欺骗他们。

直立行走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说法也难以站住脚,我们还处于婴儿时期时,通常只知道爬,是在父母的训练和鼓励下,才学会了直立行走。因此,如果对婴儿时的猴子和大猩猩进行训练,不让它们生活在森林中,它们应该也能学会直立行走。

既然制造工具、拥有思想、社会组织、直立行走都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到底在哪里?我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拥有探索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渴望和智能。这是人作为“智慧生物”唯一值得自豪的,如果人失去了这种探寻人生意义的价值,那人与动物则没有根本的区别,活了一辈子,也可能只是像动物一样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比一般动物稍聪明点的高级动物而已。所谓“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此理。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终极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问题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只是一架思维机器还是具有所谓的灵魂?人一死永灭还是有来生后世?生命是不是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父母为什么生下我而不是别人?什么是命运?命运到底是天注定还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而发生改变?如果命运可以自主改变,那有什么可以证明?世间有因果报应吗?如果有因果报应,为什么好人却没好报,恶人却享受荣华富贵?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有莫明其妙的想法?……

人在很多时候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人生中碰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比如事业陷入绝境、失恋、高考失利、婚姻失败、重大疾病、失业甚至是“穿越”等等,而最让人会去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往往是至亲至爱的去世,因为亲人的离开,会让我们感觉生命如此的脆弱和无常,会让我们思考我们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意义何在?在亲人去世时,哪怕我们拥有万贯家财,获得显赫名声,我们都会感觉一切没有意义,我们觉得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我们感觉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再多的钱再好的名声也带不进棺材里去,于是我们就想:我们的生命就像流星一般一闪而过,只在宇宙中闪现一条短暂的光芒吗?

谈到人为什么活着,谈到人生的意义,最终归根结底本质就是生与死的话题,其它与生命意义有关的问题都是由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如果人的寿命能永恒,我们都能长生不老,我们也就不会去思考生命有何意义了。

1976年,金庸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19岁的儿子查传侠自杀后,金庸痛苦得恨不得追到阴间去询问他的儿子为什么要自杀,金庸强烈地需要答案,金庸从圣经新约旧约中没找到答案,后来终于从佛教的《阿含经》中找到了答案。

失去至亲至爱后,有的人因为找不到生命意义的答案,因此也懒得去思考这个问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靠快节奏的工作让自己的大脑思考的暇隙,逃避这个问题。

我不愿意这样糊糊涂涂地过,如果活了一生,连活着是为了什么都没弄明白,那和动物有多大差别?对生命意义执着的追问,使我不停地寻找答案,在各种中西方各种各样的哲学书中,我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再往一些宗教中寻找,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最后终于从佛教中找到了我满意的答案,佛教的先知先觉在几千年前就系统地解答了生与死的问题,虽然至今我还不能系统完整地阐述这个问题,但我心里至少已经有了一盏明灯,知道了大致的轮廓。

生就要赋予人生一个活着的意义,在死来临之前,慢慢的实践这个意义……

书友共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