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正道-第二十九章 安民筹钱有良策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天下正道> 第二十九章 安民筹钱有良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安民筹钱有良策(1 / 2)

第二天一大早,柳风就找来齐校尉,嘱咐他找几个机灵干练的手下,将对面街口的杂货铺严密监视起来,不得惊动任何人,每天须得向他详细禀报他们的一举一动。

齐校尉一听,居然有个贼窝藏在眼皮底下,自己竟毫无所觉,又恼又怒,打定了主意要顺藤摸瓜,将他们一网成擒,所以他办起事来格外的卖力,就差自己亲自上阵了。

柳风和齐校尉说完,又找了卢隐之汇报筹钱和流民的事,这两天的苦思没有白费,总算是想到了解决之法。

对于流民,柳风写了个《战时流民管制策》,概括的说,就是先划出一片区域,称为流民所,在战时将所有流民统一安置在内,凡不是本城常住居民的,一律迁入流民所居住。流民所内,按城、乡、村逐一细分区域,每个流民必须有同村、乡的两个以上的熟人证实身份做保后方可入流民所,而无法证明身份和无人做保的,则另设一地单独安置。

流民所外建厚墙,仅留一个出入口,由守备军派军看管,不得随意出入,食物也由官府提供,当然,流民们也不能白吃白住,青壮之人由官府登记,在守备军的看护下从事修补城墙、挖掘壕沟等体力活。

“那得花多少银子啊?”卢隐之想到这十万人的吃喝,又想起了府库的存银,一阵叹气。

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银子么,总会有办法的,柳风既然能想出这个安置流民的办法,多半也想到了筹钱的法子,他对柳风倒是挺有信心。

“那战后呢,流民如何安置?”卢隐之觉得柳风这个办法不错,可惜只适合战时临时使用,不是长久之计,否则,战后还将这十万人白白养着,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给吃垮了。

柳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掏出一沓卷册,卢隐之注目一看,封面上工整的写着《流民安置策》,策中详细写了柳风对战后流民安置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了遣返、编军、屯田、从工四篇。

“民乃国之本,民不安,国将乱,民系天下之基,民不宁,天下难平。。。”卢隐之翻开第一页,轻声颂读:“说的好,说的好啊,文远,你年纪轻轻,就能有此等认识,真是不易了。”

卢隐之抚着乱蓬蓬的胡子,连声夸奖。

柳风对这些问题思虑已久,但很少在人前说出,今日在卢隐之面前终于忍不住畅快一言:“大人,百姓所盼,不过食能果腹、衣能蔽体、有片瓦遮头而已,这些愿望,其实并不难满足,只不过有些人贪得无厌,恨不得能占尽天下财富,连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都不愿去满足,否则,太平教之乱又怎能愈演愈烈,以致成燎原之势呢?”

柳风在策中,详细论述了战后流民的四个主要安置办法:战后流民愿意返还家乡的,由郡府发放一定的遣返费用,送其还乡;不愿还乡而又有一技之长的,由郡府安排到有需要的作坊、工房务工;愿意从军的,由军队挑选后补充周围守备军;实在无法安置的,则由郡府组织起来屯田。

卢隐之看到了屯田一策,问道:“屯田,这个方法以前也用过,可效果却不大好,文远而今有何妙策解决之?”

柳风躬身道:“大人,因战乱原因,南方无主之地颇多,所以不会存在无田可耕的情况,学生看过以前屯田之法,按照以往的方法,屯民虽暂时可依靠所屯之田所出之米粮养活自己,但官府最后却将田属收归了朝廷,实在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卢隐之讶然问:“咱们为屯民提供种子、农具,所收租赋也很低,前五年不过十抽一,难道还不够么?”

柳风慨然说:“这些固然是惠民之策,最后却也成了掠民之举。想咱们广州郡经历数次大战,一有战乱就将无主之田收归朝廷,这朝廷所有的田地是越来越多,百姓的田地越来越少,只怕将来天下之田尽归朝廷所有!百姓世世代代,都要沦为无田的佃户。再者,朝廷所收这些田地,大部分都或封赏了大臣,或者赐了封地,要么索性将田卖给了富户,屯田的百姓却无力购买可以养家度日的田地,那时候,大人又怎能保证那些屯民可还享低赋呢?”

卢隐之默然不语,思索良久。柳风的话一针见血,指出了原先屯田之法的种种弊端,只是若要依照他的办法,又要触动多少人的利益?朝中的权贵们怎会同意这种让他们损失大把钱财的办法?他的耳中,似乎已经听到了朝堂上的唇枪舌剑了。

柳风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南方战乱频仍,就是因为民无可耕之地,遇上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纷纷聚众作乱,太平教也因此屡剿不绝。大人,此次朝廷与张松会战,即便是赢了,也难保太平教不会再次死灰复燃,所以,还需断其根本,百姓有了活命之田,就不会依附贼人,此次平乱,方能一战而定,百姓才能不再受战乱之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