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早的在历史系楼下的台阶上坐着,左手拿着老五给我的笔记本,右手叼着烟四处张望,陆陆续续一些人从我身边走进教学楼,有的看起来年龄很大,估计是校外的白领趁着周末来给自己充电的。“这种学习班一定不少赚钱!将来有机会得研究研究什么门路。”我心中暗想。
叶倩华和一个女孩牵着手走过来,那女孩应该叫长的壮而不是胖,比叶倩华矮了一个头,有点黑,穿牛仔裤t恤,走起路来发横,近看倒也是娃娃脸,挺可爱。叶倩华给我介绍这女孩叫阿柳,同班同学,就是她带我一起进这个营销班,临走叮嘱,正常进去就行,没人管,晚上学完了要找她打宿舍电话。我说ok你忙着没问题了。
课堂上那个叫王教授的是市场营销的前辈,开场白讲自己带出了众多优秀的弟子,并身兼多家公司的营销顾问。作为理论和实战的翘楚,对我们这班的七八十个学生道出了殷殷期望之情。大家要知道,在九十年代中期,谁说是做市场营销的大都得到刮目相看的待遇。
那时候营销和企划是时髦词,不像今天这样泛滥,满街跑的都是市场经理,动不动就是百万的策划项目。九十年代的忽悠,还算有节制,没堕落到当下捡破烂的都能吹嘘垃圾回收发电项目。
我边做笔记边睨了一下左手边的同学,长相和我差不多大,那哥们戴着顶灰色鸭舌旅游帽,一副黑框宽边眼睛,脸有点长,尖下巴,穿着黑色套头衫上边很多油彩,一看是蹭上去的。牛仔裤上更是色彩斑斓,一双完全不适宜季节的高腰儿大皮鞋,整个一艺术家。我心说搞艺术的学市场营销,有思想,真是多学而无止境。
这哥们在大大的笔记本上划着金字塔的的图形和菱形、圆形等,然后把教授讲的一些内容简明扼要的用图形表达出来,他和我单纯的用文字记完全不同。
我悄声说:“同学,你这学法专业,有深度,有空给我指导指导。”
戴帽子哥们缓缓抬头端详着看我说:“你大几的?”他有点不屑。
“哥们,我不是学生,社会的取经来的。”我心说这哥们有个性,看来我如果是学生可能会碰灰。难道这搞艺术的小青年和我一样也是社会人等?
“哦!那咱们可谈,下课找空。”戴帽子哥们看起来挺高兴。
这哥们肯定有料,我想。我把名字写在纸上推给他悄声说我叫陈乔,他在纸上写下叶茂子推给我也轻声说我叫叶茂子。这就是认识了。
我想很多七十年代的人都深有同感,年轻时和陌生人交朋友一般情况下没什么戒心,比较以诚相待。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感觉都可能成为结交朋友的缘分之始,加之那时候交友基本无所求,没有欲望功利在里面,纯粹是简单的投机和兴致,有些人脉的财富就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其实朋友,越是无意识的交友反而友谊更深厚、更长久,有目的的交友往往渐渐疏离甚或演变成陌路和仇恨,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此经历和不同感悟。
我看叶茂子有个性,有独特的才华,自然就希望认识,这和天性有关。我从小就喜欢和有个性的人交往,和有棱角的人交往,我不喜欢哼哼呀呀,也不喜欢老学究式的装腔作势,同样不喜欢虚伪谄媚,更不喜欢摆谱装人。和有个性的人在一起需要多些容人之心,过于狭隘是很难融洽愉快的。
晚上我给叶倩华打电话告诉她下周来看她,并感谢那个阿柳同学。她说晚上一起去食堂吃过饭再走吧!我说今晚我要和新交的一个叫叶茂子的朋友聊会营销,叶倩华轻轻笑说你怎么这么愿意交朋友,我说缘分呗!然后转首就和叶茂子找了个饭馆坐下叫了啤酒开谈。
叶茂子是西安人,在人大念书正毕业,这个暑假是他最后的学习阶段,然后计划九月份开始工作。美术是他的爱好——从小的爱好,新闻是他的所长。
“你学市场营销干嘛?你应该做记者才是。”我问他。
“那个没出息,写来写去都是为别人捧臭脚,做嫁衣。”叶茂子说。“你看外面的树叶,能看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