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起,满朝震惊。不过月余,通州、遵化、密云降燕,蓟州、怀来和居庸关陷落,指挥马宣、宋忠、彭聚等战死,燕军进占永平。
朝廷急令长兴侯耿柄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征讨,却于滹沱河被燕军大败,李坚、宁忠俱被俘虏,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所谓国难思良将,建文帝连声磋叹。齐泰荐开国功臣李文成子曹国公李景隆挂帅,方孝儒等指其优柔寡断,难当大任,齐泰一力保荐,建文帝下旨令其取代耿柄文,统领五十万大军再度进剿。但在出征前,建文帝召见,一语未出,双泪直流道:“李爱卿,勿使朕落下杀叔父罪名。”
李景隆只得应是,挂帅出征。
消息传到北平,朱棣笑道:“李景隆膏粱纨绔子弟,今带兵出征,又见古之赵括行事,吾等事成矣。”他笑虽笑,替众军鼓气,心里却清楚敌我悬殊的兵力,召道珩等商量退敌之策。此刻北平形势已见危急,南向上,李景隆帅军进至河间;北向上,江阴侯吴高督辽东军威逼永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军事会上,众将有主张出击迎敌的,有主张坚城固守的。
“军师之见?”
道珩道:“贫僧之见当出击退敌,击退吴高的辽东军。永平乃我后方门户,若被吴高占去,必成北南合围之势,于我军大不利;何况我军大宗军资在昌黎,被敌夺去,断了财力,无以为继。”
“玉赞同分兵先退永平之敌,回头再击李景隆。”张玉道。
邱福道:“敌势强大,分兵出击,北平如何守?况且分兵击永平,若是不能克敌,岂非两面都不得保。”
众将争执不下,朱棣沉吟道:“李景隆乃纨绔子弟,色厉内荏,本王驻守北平,闻本王在,其必然牵缠盘葛,不敢遽前,那时永平丢失,我军后防洞开,李、吴军合击,北平必失;不若本王往援永平,引诱李景隆攻城,而吴高心性胆怯,不善战,本王大军一至,其必然走避,那时永平得保,本王再杀回马枪,李景隆屯兵坚城之下,本王大军在后,内外夹击,必破李景隆大军。”说罢,眼光扫过众将,道:“张玉、朱能、小虎,随本王退永平之敌,高炽,你等和军师固守北平,静待本王佳音。”
众将诺然应声,接令下帐。
朱棣待众将散去,道:“军师,此番北平就托负于你了。”
“王爷放心,贫僧竭力助世子固守北平,静候王爷凯旋。”
朱棣手指敲着案面,道:“本王此番援救永平,尚有另一个打算,军师可知?”
“王爷……是不是惦记着宁王朱权?”
朱棣哈哈大笑,道:“知我者,军师也。”
道珩深陷地眼窝也露出点笑意,道:“宁王据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朵颜三卫之士骁勇善战,精于骑射,实乃当世最具战力的部队。这块肥肉王爷怎会不想?”
“本王何止是想,得了三卫之士,天下可争矣!只是如何赚得朱权,军师有否教我?”
“王爷过谦。朝廷宣宁王进京,就是怕他也反了。宁王拒不奉诏,仍逗留大宁,已是对抗朝廷,此刻他定是满腹疑虑,瞻前顾后。所谓同病相连,王爷退去永平之敌,依贫僧所见,当于宁王一晤,痛陈朝廷削蕃之害,说服他加入,如此一来,天下大势可定矣。”
朱棣重重地拍了一掌,道:“军师所想,正是棣所思想。不若军师随本王同赴永平,共谋此策。”
道珩道:“王爷放心得了北平?”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