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江一路走来,征程三千里,战武宁,战安义,战南昌,战九江,战安池,用了无数华夏儿女的鲜血,耗尽了心力,出生入死的秦弦武终究在这东南挽回了大局,安池一战,更是彻底将满洲引以为东南主力的两红旗主力彻底打垮,更是将满洲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彻底打破!
甚至还将清廷东南顶梁,明清一代名帅洪承畴束手俘虏!
安池一战,战果是巨大的,两红旗仅仅被阵斩便高达三千具,斩首七百余,在失去马匹之后的两红旗,为汉武军一路从池州追杀到芜湖,收复千里失地,击杀击溃受降清军几乎无算,仅仅俘虏便高达四千真满洲兵!
这就意味,两红旗一万多人的战兵编制,被打掉了七成,已经注定将回归历史,彻底成为一个符号了,而八旗也将变作六旗,至于对满洲朝局有何等的影响,那更是不可预料。
要知道,此时福临母子、多尔衮、豪格、济尔哈郎种种人物,此时正是勾心斗角之时,朝堂上下一片龌龊。
相对于清廷政局的扑朔迷离。
可以预料的是,自安池一战之后,满洲无敌的神话将彻底被打破,大江南北,无数汉江儿郎也将重新振作,再起那狂风巨澜一般的风潮,再显我文明国度的不屈。
扬州屠戮、嘉定屠戮、江阴屠戮、辽东屠戮,还有那数不尽的北地儿女的鲜血,都不能将这文明之地的脊梁骨打断。
千里征程,追逐满兵,一路而来,汉武军主力一万余人马不停蹄,人不休息,几乎是拼了老命一般,丢弃辎重追杀,然而这一路之上,却几乎从不曾缺粮少饷,江南士绅百姓在面对祖宗存亡,天下存亡,我华夏一族存亡之后,无不慷慨捐献。
战果是巨大的,风潮亦起了,然而汉武军的战损亦是空无前例的巨大,无论是赣北的数场悬殊大战,亦或者是安庆攻防,汉武军总共的损失也不过二千余人,然而仅仅在池州城下,两军对阵之后,其损失的数字便到了如此地步,一路追杀,各种战时减员,非战减员也达到了千人!
安池会战前后,汉武军便损失几乎四千人的兵力,战损高达三成。
然而如此沉重的付出之后,他们鲜血所换来的,却是汉武军兵临南京城下。
芜湖光复,满清最后的一支五千江苏镇兵亦反正归国,勒克德浑率残部不到二千余兵仓皇南遁。
此时的南京,再无一兵一卒,再无一险一关可据守矣!
站在那并不巍峨的华夏英烈碑之下,秦弦武亦是百感交集,慈不掌兵,话虽如此,然而此时的秦弦武却也不禁眼眶湿润,这一路而来,他是亲眼看见,亲手与这些儿郎们并肩作战的。
百感莫名。
这座方台没有阶梯,因为就连秦弦武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资格率先站在他们身前。
他们生前是渺小的,然而死后是伟大的,为华夏而亡的烈士,应与这漫天繁星一般受人尊重与仰望。
风还在吹,沉默的哀悼也还在继续。
秦弦武转身面向这万千大汉健儿,微眯着眼睛,检阅着这支他一手打造的虎狼精锐。
忽地,他慷慨激昂大吼道:“华夏危急!东南危急!我大汉危急!――鞑虏入侵,我北地同胞血流漂杵,那北京,那山西,那直隶,那山东。目光所及之处,尸横遍野。我耳听所闻,无不剃发易服!如今鞑靼,断我宗嗣,毁我文明,灭我华夏贵胄之心,昭然若揭!”
顿了顿“看看那食人禽兽,看看那满目疮痍。再看看你我,再看看妻儿父母,再看看这繁华世界…。”
“这繁华世界,本应在满洲铁蹄之下化为碾碎,然而如今他虽残破,然而却仍然昭示着文明。为何?因为你们,我们的健儿,我们的汉武军,我们那悍不畏死,我们手持那锋利之铁的大汉儿郎――你们,还有我背后的他们――华夏英烈!
将那食人禽兽,将那想要毁灭我华夏铮铮铁骨,毁灭我炎黄贵胄的蛮夷禽兽灰飞烟灭!”
“如今,建奴已经狼狈逃窜。如今,我们的前方已经是康庄大道。如今,我们旌旗所向,将是所向无敌!”
“汉武――!”声嘶力竭,秦弦武大吼!
“无敌!”响彻天地
“拔旗――向南京!”战袍大袖舞动,秦弦武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