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徒1645-第七十三章 筹谋 四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大明圣徒1645> 第七十三章 筹谋 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 筹谋 四(1 / 2)

第七十三章筹谋四

“仓促?”秦弦武反问一句,然后笑着说道:“邝老此言差矣,如今东征正是时机气运所在!”

顿了顿,秦弦武目光转向,看着花厅之中可见不多的蓝天,面容带着笑,缓缓的说道:“而今满洲主力北返北京,做的就是战略预备队,而今眼下东南大局之中,满洲鞑虏剃发易服,天下鼎沸,动乱四起,而今东南之中,清廷只有满洲两红旗一万兵,十万绿营,而除了三万绿营留守南直隶之外,眼下其余兵马尽数在浙东鏖战,轻易是回不来的。而留守的三万兵马,我估计除了留守镇压的必须军队之外,洪承畴最多也就抽调两万人出来!”

事实上,而今监国朝廷的大半权利都掌握在秦弦武手里,而至于这兵马征讨之权,可以那么说――监国朝廷不怕你不打,不匡扶,就怕你拥兵自重,坚决不出,学那郑芝龙、何腾蛟,为了自身权利,而对匡扶伟业,基本上是拖延了事,坚决不与清廷交战。

所以邝昭在听闻秦弦武想要东征之后,其本身是不反对的,甚至是鼓励,虽说监国朝廷如今权利不大,然而有明一季,朱明皇室道统巩固,天下民心景望,时至末世,随从之辈也是历朝历代前所未见的。

就算是历史上在弘光破灭之后,南明朝廷软弱疲乏,但如同郑芝龙、孙可望等野心跋扈之辈对于朝廷,对于皇帝也保持着应有的尊敬,譬如视隆武帝为奇货可居的郑芝龙,就算在定策降清之后,也仍然将执意移驾的隆武帝放走,而跋扈如同孙可望,对于永历帝虽说是跋扈,但也不能把持朝政,对于朝命在未投降之前,也不敢公然违背。

也正因为这大义的名分,以及明朝皇帝的道统关系,秦弦武为了大局计,为了不至于在东征关键之后,后方起火而功亏一篑,才前来拜访,前来妥协。

邝昭也并非是昏聩之辈,对于东征恢复故土这般大业,就算监国朝廷对于秦弦武多少不满,也只能认了,只能全力配合――有明一朝,但凡涉及国土、尊严等等问题,那都是强硬的不的了,除了弘光朝有过暂定和局的出使请和以外,其他正经登基过的皇帝南明朝廷无一不是死战到底――如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在被俘之后,前二人都是绝食自尽,后者也免受了北上受辱,是被吴三桂勒死。(笔者认为,如果吴三桂真要对清廷请功,那么押送北京明显比自己手刃来的好,所以这个勒死估计是吴三桂对北京朝廷方面的搪塞之言,真实的可能是永历帝在吴三桂这个前明臣子的同情之下,默许投缳自尽――大家都知道,被俘虏之后,有许多方法可以让你不能自尽的,不过这里采用的还是清史稿的叙述。)

然而邝昭虽然对于东征抱着良好的意向,不过既然秦弦武来了,他邝昭怎么可能不敲一些东西来呢?所以邝昭愁眉苦笑道:“东征之事,糜耗巨大,如今户部里不过存银五万两,一旦战事拖沓,这恐怕是难以为继啊,再重蹈了松山覆辙。”

顿了顿,又垂首叹息,说道:“赣北刚刚遭遇兵灾,如今袁州、抚州、南昌、九江四府流民遍野,农商元气大损,再加上北来的难民,如今赣境之内,真可谓流民遍野,若不是赈灾,一旦大军离去,恐防生乱,如此局面,又怎么东征?秦抚台忠心体国,然而这东征却是暂时不宜啊。”

秦弦武呵呵一笑,怎么不明白这是邝昭对他伸手要钱的借口?如今朝廷上下,除了内帑那几百两白银不在他秦弦武的掌握之内,无论是户部还是军饷眼下监国朝廷的所有财政权利被秦弦武把持在手里,而为了扩充武备,维持军力,秦弦武也不的不缩减了朝廷其他衙门的开支――事实上,如今的襄监国朝廷总共也只有不到四十万两的白银,而这其中的十五万两已经是各府府库之中的所有存银了,其余的二十多万则全靠地方士绅捐募而来。

不过如今秦弦武此来,倒也做好了出血的准备,而邝昭所言也的确是直中根本之言,也算不私利,是以秦弦武很爽快的说道:“邝老之言老成持国,却是秦某疏忽了,不过如今以朝廷之力,恐怕就算是倾尽了库藏也应付不下如今这些个事情,却是需要另外筹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