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承在城市里感到了种种的不适应.他常常感觉到自己不说话正好,一说就多,不做事就好,一做就多.一次,他到海边去玩,看见一个青年妇女站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两眼微闭,一脸的祥和,一副安心归去的样子.展承吓了一跳,他听说过跳海自杀的人的故事.他悄悄的走到妇女旁边,一下搂住妇女,向后滚到了地上.
倒地的一刹那,他在妇女胸部感到的感觉,明显不同于在营部同桌身上感到的.正愣之间,就听妇女怒斥到:你干嘛呀展承急忙回过神来,说:大姐,你有什么事慢慢的来,别想不开呀.妇女呸的一声说:你才想不开呢,人家做诗呢.
展承想不通做诗为什么要到那么冷的海风里站着.他看见妇女的耳朵里戴着个耳机,也不知道那和做诗有什么关系.后来,他知到那叫随身听,放出歌来的效果和在唐军家听到的录音机的效果是绝对不同的.
寒假要结束了,妈妈要回东北.舅姆和妈妈商量,是一定要把展承家从东北办回来的,一般回老家,展承也早晚要回去,既然如此,不如现在就回去.展承也愿意回去,于是一致通过,展承就回了老家.
到了老家,展承就注意到不少人家的门都是铁门,于是展承回忆妈妈说过,她们年轻的时候,家门都是不用锁的,可后来,不锁就会丢东西.多少年以后,有人跟展承说了一句话:六十年代开着门,七十年代锁着门,八是年代木头门,九十年代大铁门,新的世纪防盗门,以后肯定门里门.
展承的二舅已经当了好几年村长,后来,又在村里建起了建筑队,把村里的青壮年男人组织起来,出外揽活,村里已经有了好几个小工厂,万元户已经不新鲜了.二舅家也早就盖起了九间大瓦房,是村里当时最豪华的.
二舅在村里一言九鼎,每天找他办事的人不断,有时,就是二舅上厕所,也有人隔着门和他说话.展承曾经看见几次有人颠颠的跑去给二舅拿手纸,小心的递进门去,然后一副荣幸的样子.
展承一到二舅家,就发现二舅家有摩托车,在市里也见过,展承觉得这玩意儿挺好,样子和自行车差不多,不用蹬,比小蹦蹦跑的还快,骑上去肯定特舒服.就问二舅:二舅,摩托车怎么骑二舅告诉他:踩启动杆,然后捏离合器,挂挡,加油就行了.二舅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话:会骑自行车,就会骑摩托车.
于是展承放心的照着做了,结果是二舅家的木头洗脸架碎了,而展承的腿摔伤了.
腿养好以后,二舅和中学的校长打了个招呼,展承就到中学借读了,
这里是一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一所或两所中学.二舅家就住在镇中心,所以展承上课比在东北方便多了.
展承已经知道了二舅在村里的势力,所以有点有恃无恐.到了学校的第二天,正赶上学校举办歌咏比赛,展承也参加了.他站在最后一排,唱歌的时候,他就偷偷的挠前面同学的屁股,还拧了一把.当然是男同学.那天他们班的参赛歌曲是<<社会主义好>>,老师见那个同学挤眉弄眼,老是一副想笑的样子,表情极不严素,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也不知道那位同学有没有告状,老师并没有找展承的麻烦.
但是以后,老师们上课经常提问展承,展承不知道是因为二舅,老师想重点培养他,还是想让他出丑.但是展承很少被难住.
展承的东北口音,经常成为学生们模仿和嘲笑的对象.那天课上展承又在黑板上做出了一道难题,课间,又有一个学生在说:这个东北棒子,还真能学会,他在东北整天吃酸菜,也吃不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