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联赛都七年了,何以外国三十开外老气不横秋的,尚不入流的球员,可以在中国联赛上驰骋自如,游刃有余。
回到郝海东的言谈,如果他今日不是腰缠万贯,富可敌中国足协,他能这样颐指气使?
想当年李富胜等足球老前辈,光顾位于重庆市中区新华路,球迷王绪明先生的鸡毛小店的时候,那时的球员和球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现在相反,荣的是球员,辱的是球迷。中国足球在十强赛预选赛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亿万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你说老米熟视无睹,心中没有想法。问题是他毕竟是统军的元帅,埋怨没有用,只能是鼓励。
中国对印尼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们罚了那么多角球,都是前点,毫无变化,难道不会动动脑筋,罚高点,远离球门,但就没有人去动这个脑子。
用脑子踢球,说来容易做起难。对于这些参加了七年职业联赛的大腕、小腕都成了新问题。
甲级联赛最现实,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手的进攻,突破一人容易,突破两人难,知道利害关系的对方后防,最简单的道理是将其放倒,进攻自然宣告结束。
郝海东的某些提法确实有道理,在甲a联赛中中国球员的个人盘带突破技术日渐生疏、难觅踪影,作为有威胁前锋的基本技能,除郝海东外,现役国脚中少有强者。
郝海东的y言,权当他是向中国足协请战的宣言,既然毛逐自荐,我相信他那腕们的脾气也会改一改,十强赛能用他,是中国足球最好的一着棋。毕竟他的个人突破令对手生畏,记忆犹新。
2001.6.4
***
七年职业联赛,百万高薪养就的一批娇(骄)子,郝海东再谈中国足球。
郝海东说:“有的球员打了半场就抽筋了,就这样的体能能打十强赛吗?国家队现在这批队员,现在这种状态,要是打高强度的比赛,一大半都得抽筋。”
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他讲:“中国球员平时的训练情况本来就差,到国家队后训练又没跟上去,体能能不差吗?”
又说“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但如果谁也不说,中国队就这样一直下去的话,那我想十强赛我们很可能还是没戏。是,我们这次机会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但阿联酋好打还是卡塔尔好打?1997年十强赛我们是怎么输的?现在打马尔代夫、柬埔寨都这么费力,十强赛就能赢球?”
对小组赛他说“我们的对手都是些什么队?其实比分低不要紧如果每场比赛我们有10个单刀,但都没有打进去,结果比分打得很差那不要紧,但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吗?和印尼队比赛,我们的球都是怎么进的,倒是对手有机会打单刀。”
摘自重庆晚报6.46版郝海东无悔放炮:中国队若出线甘愿认错。(如果两炮惊醒中国足协,使中国足球有质的改善,中国队出不出线,都应该给郝海东记功。笔者)
球迷谈输赢;一个球队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缺员,新来的球员也都需要磨合,但是一个球队,一个以球场为战场的战斗队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失掉自己拼搏的斗志,更不能上了战场,还没有一点视死如归,与对手周旋的激情。球是圆的,输球难免。但要输得明白,输得壮烈。
球迷谈外教:外籍教练可以对中国球员的战术进行组合,通过战术纪律的要求,把运动员的能力发挥到极至,但他绝不可能把技术动作已经定型的中国球员的传接球、定位球、带球过人的基本功,有一个质的飞跃。
球迷谈马科斯:马科斯,其发端在重庆,和刘劲彪等昔日的红岩将士是战友。用这面镜子照照中国球员,论技术刚来的马科斯,十分粗糙,不如雷纳托,也不如马克,连中国的好几位国家队队员如郝海东、彭伟国、高峰、姜峰、申思、祁宏、孙继海、胡云峰、张效瑞都不如,结果怎样,前者如日中天,后者昙花一现,辉煌如天上之流星,稍纵即逝。
差距就在体能、技术、意志。场上的马科斯,是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摧城拨寨永远向前的坦克。职业运动员忠于职守的意志品质,让他视每场比赛的胜负如珍惜自己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不惜体力的奔跑,严于律己的苛求,使他在实战中,技术日臻完善,勤能补拙,铸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说来简单,他的意志,源于忠于职守。他的体能,是玩命似的付出。他的技术是在前者的支撑下,过五关斩六将。
反观中国球员,能够像马科斯、马克那样前场开始反抢,并借此创造机会的,可以说寥如晨星。一是体能跟不上,二是技术不过关,难以抢断,即使有了这个机会,最后一击也是高射炮打蚊子,飞的多。最根本的是,没有一上场,为捍卫自己职业运动员声誉,一拚到底的意志,和平时为此一搏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