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1 / 1)

一九六五年五月,綦江北渡至永新公路建成,永新道路交通打通,物资交流方便了。一九六七年五月永新至中锋公路又建成,一九六九年五月皂角林到紫荆公路建成,一九七九年永新至升平、永新至罗家公路也相继建成。随着以后沾滩至三会公路建成,永新各个公社都通了公路,各场镇进出物资运输不再靠人力肩挑背驼了,社会前进了一大步。

我参加了紫荆公路的修筑,那时修公路完全是土办法,靠人多,没有一点机具。一小段路都要上一百多人的一个连队.修一条十来公里、一二十公里的一条路,全区上人。一路铺开都是人。挖路基完全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挖。土方的挖填靠一挑挑的担。片石、石子靠一锤锤的打。辗压路基、碾压石子,用一大石磙,用上百人拉着碾。

公路修通时,只通货车,后来才逐渐通客车。客车开头从綦江只到永新,后来又到中锋。到九十年代后,才所有乡镇的场镇都通了客车。

从我们这一地区来看,从六十年代通了公路到八十年代,开车当司机这一行业是特别受人羡慕和恭维的。特别是未改革开放的大集体时期,那时区乡以下都没有车,只有县运输公司和部分单位、厂矿才有车,而且都很少。司机比一个区乡干部还吃得开,走到哪里人们都恭维倒,又是请吃饭,又是送东西的,越是到边远的地方越这样。司机从山区回去,一般都满载而归,鸡、鸭、蛋、腊肉等当时的时尚品总有人送。人们图的是带点货、搭个车。哪怕今天我爬了个车背背,都可骄傲的说是赶了车的。熟悉一个司机的,在周围人的眼里都有一定声望,认为你吃得开,人缘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