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混沌初分不知年,苍天渺茫地浩瀚。洪荒量劫起无名,东西证法难为善。
杀戮因缘随风起,且看巫妖来相战。悠悠年岁如云烟,而今又看封神传。
盖闻:天地之岁,不知久长;鸿蒙悠悠,大道三千;混沌之中,天地初成;盘古大尊,辟地开天;洪荒首劫,罗发难;玄冥天尊,舍身尽善;巫妖初掌,洪荒始安;鸿钧成圣,传道人间;女娲造人,功德无量;杀劫又起,巫妖大战;洪荒支离,天崩地乱;两宫携手,安抚洪荒;离乱又起,神州四散;劫波渡尽,五帝三皇。
感盘古开天之恩,玄冥舍身之德,鸿钧传道之情,女娲造人之善,洪荒安定,人间太平。道祖鸿钧又命座下弟子化为天地人三皇,治人间太平之世。天尊玄冥亦遣门下徒儿化为五帝,定人间五德之伦。自此,人族中兴,一跃化作诸族之首,彻底成为洪荒主角。虽中有蚩尤之乱,不乏洪波之劫。幸黄帝治世,一统华夏;得大禹治水,鼎定九州。
话说三皇五帝本是道祖鸿钧与天尊玄冥钦定之人,于洪荒人族历劫,造化人族,使得成圣。三皇五帝归于紫霄浮云两府之后,又有昆仑之境玉虚宫玉清元始圣人不甘寂寞,将禹帝之子启扶上帝位,建立夏王朝。自此人间帝位传陈之禅让制打破,洪荒进入家天下的局面。阐教亦因此而大兴于人族,长年香火不断。正是:
富贵莫于帝王师,香火难断长年享。
又说东海之滨,又有一仙家府邸,名曰金鏊岛,上有一仙宫碧游宫。宫中亦有一圣人,名曰上清通天。话说碧游宫上清通天与昆仑山玉虚宫玉清元始首阳山八景宫太清老子三人原本一体而生,是为太古三清,同居昆仑仙境。鸿钧圣人传道紫霄,三清赶巧,被道祖收录门下,且列为众门徒之首,太清老子排一,玉清元始次之,上清通天为三。按说三清本属同源,兼有同窗之谊,理当同气连枝。然天地之数却难圆满。太清老子尚无为,性温和;玉清元始喜算计,性阴柔;上清通天好不平,性耿直。一时之间,倒也相安无事。长年相处,却难免磕碰。道祖鸿钧合天之后,太清老子立人教,传道统;玉清元始立阐教,阐明理法之教;上清通天立截教,截取大道精华。三清先后立教,其理念却是相去甚远,又以玉清元始之阐教及上清通天之截教为甚。阐教讲究根基姿质,非上乘者不传。截教讲究有教无类,向道者即传。再加上元始与通天性格上的差异,二者渐行渐远。
上一劫波,紫霄一脉曾缴得浮云一脉诛仙四剑。因分脏不均,遂请道祖鸿钧定夺。不想道祖言诛仙四剑与上清通天有缘,不但将诛仙四剑赐予了通天,更是将诛仙剑阵阵图赐予了通天。紫霄一脉弟子无不眼红。再加上通天得到诛仙四剑后,日渐志得意满,与元始及老子更是疏远。终于,矛盾激发,不可调和。上清通天率门下弟子远走东海金鏊岛,太清老子亦率唯一子弟玄都移居首阳山,唯玉清元始且留昆仑山。
三清分家之后,虽少有来往,却少不得相互拼比。太清老子承道祖鸿钧之圣意,先后成为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之帝师,玉清元始与老子交好,亦遣门下弟子广成子成为人皇轩辕黄帝之帝师,上清通天却没有从中渔利半分。而今阐教一脉更是借助夏启之上位,成为洪荒之国教,岂能不让截教门人眼红。正是:
但为三分香火故,兄弟阋墙手足残。
却说夏王朝自启至今,历十七帝,帝位传承至桀。夏王桀日事荒淫,斩杀直臣关龙逄,众臣莫敢直言。一时间忠良隐逸,贤德退位,奸佞横行,朝政荒芜,民不聊生。
时有诸侯成汤,乃黄帝之後。帝喾次妃简狄,生契。契事唐虞,教民有功,封於商。传十三世,生太乙,是为成汤。成汤以贤称诸于世,素有清名。桀枉杀关龙逢,汤使人哭。桀怒,囚汤于夏台,数年始得返。汤虽受困,却因夏台之难,贤名更盛。
金鏊岛,碧游宫,上清通天圣人与座下四大弟子议:“自禹帝之后,因阐教之故,帝位传承由禅让制变为家天下。夏王朝经五百载,历十七帝,而今传承至桀。桀王无道,残暴不仁,天地离乱,四海难平。想来夏王朝之气运已然尽矣,却是江山更替之时。”
通天座下大弟子多宝道尊问道:“依师尊之意,莫非欲谴吾等往红尘一行,寻一二有德之人率众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