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7年,长安失守,晋愍帝投降的消息传到江南。驻守在江南的晋左丞相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于第二年称帝),改元为建武,史称东晋。这样,汉族人繁衍生息的中原地带第一次沦落至异族之手,匈奴战争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相持阶段。
东晋王朝建立以后,政权很不稳定,先后发生了王敦、苏峻等的叛乱,极大地削弱了东晋政权本来就很弱的军事实力。至恒温掌权,由恒温率军西进蜀地,消灭了存在43年的成汉政权,大大增强了东晋王朝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晋王朝的北伐收复失地创造了条件。
公元349年6月,晋征北大将军褚裒乘后赵石虎死后,后赵内部的战乱,起兵北上攻打后赵。但后赵南征大都督李农率骑兵20000将晋将王龛、李迈率3000兵马击败,褚裒惧敌退兵广陵(今江苏淮阴西南)。9月,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得知赵乐平王石苞欲反赵帝石遵,率军进攻石苞军。司马勋率军出骆谷,攻占长城戍(今陕西周至西南),驻军在悬钩。随后司马勋又派部将刘焕率军进攻长安,打败赵京兆太守刘秀离所率赵军,并将其杀死,接着攻克贺城(今周至西)。
石苞见晋军来攻派部将麻秋、姚国率军抵抗晋军。赵帝石遵闻司马勋进攻长安,派车骑将军王朗率精锐骑兵20000人前来增援长安守军。王朗到后,先将石苞抓捕送往邺城。司马勋见敌军增兵已至,不宜再战,便率军攻占了宛城(今河南南阳),杀死赵南阳太守袁景,率军返还梁州。
石苞反叛被平息后,后赵宗室又起波折。石闵原姓冉,后被石虎认为义子,改称石闵。因其掌握很大一部分军队,引起了石虎一子石鉴的嫉妒。他向石遵建议将石闵杀掉,石遵欲杀掉石闵,却被郑太后劝阻。石鉴怕石闵知晓此事对自己不利,便向石闵告知石遵要杀之。石闵闻知,先下手为强,率兵攻入皇宫,将石遵、郑太后、太子石衍等均杀掉,立石鉴为帝。石鉴任石闵为大将军、李农为大司马。但不久,石鉴认为石闵、李农的存在对其是极大威胁,欲谋杀二人,但未得逞。
石虎之子新兴王石祗,驻扎在襄国,见石闵谋反,便与姚代仲、蒲洪共同起兵,攻打石闵、李农,但却被石闵击败。石闵本是汉人,见石氏所系羯族人不能支持自己,便下令将属高加索人种的羯族人斩尽杀绝,有20多万羯族人被杀,从此这个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元350年1月,冉闵(石闵)称帝,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这时,冉闵已经征服许多地区,拥兵30万,超过了后赵石勒鼎盛时期。
冉闵称帝之后,公元350年3月,后赵新兴王石祗也在襄国称帝。至此,冉闵与石祗又进行了近一年的战争,战争结果以冉闵胜,石祗兵败被杀而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冉魏的最终胜利,一支新兴的力量正向冉魏杀来,这就是鲜卑人建立的前燕国。
在公元351年2月进行的冉魏与后赵石祗的大战中,燕军初露锋芒,他们与后赵军配合,一举将冉闵的100000军队消灭。在石祗被杀后,燕军开始单独与冉魏军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冉闵被燕军擒获杀死。公元352年8月13日,燕军攻占冉魏都城邺都,俘获冉魏皇后及太子冉智,冉魏灭亡。至此,自公元308年起,至公元352年止,历时近50年的匈奴进攻晋王朝中原地区的战争以匈奴主要势力不是被汉族,而是被另一新兴的强大势力慕容鲜卑人消灭而告结束。虽然这之后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公元400~439年),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立夏国(公元407~432年),但都是不能对整个中原地区大局有影响的地方割据小国。因此,可以说匈奴战争第一阶段匈奴对中华帝国(秦汉晋)的晋王朝的战争宣告结束。交战双方都不是胜者,而经此一战,匈奴这个民族逐渐地在历史中消失,融入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