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顾名思义,它是匈奴人发动的战争。匈奴人在亚欧大陆发动了这场战争,并且将铁蹄踏遍了组成这一大陆的三个基本部分:东亚、西亚和印度、地中海两岸(欧洲和北非)。这场战争间接地使罗马帝国灭亡,使得波斯帝国的继承国萨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继承国拜占庭帝国向其臣服,应该说这场战争是旧世界(亚欧大陆)真正意义的世界战争。
匈奴战争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留居中华帝国境内的南匈奴发动的对中华帝国(秦汉晋)的战争(从公元前308~351年)。
北匈奴郅支单于迁居西域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北归单于庭。在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战败身亡后,呼韩邪成为匈奴唯一的单于,这样匈奴结束了第一次“南北朝”时期,又归于统一。但这时匈奴是借助汉王朝的力量完成的“统一”,并向汉王朝表示臣服。公元前52年,呼韩邪亲自到长安朝见汉宣帝,表示“臣服”。
匈奴自呼韩邪重新统一匈奴,以后历经六代单于,共62年,一直保持与汉王朝的友好关系。但在王莽建立新朝后,因王莽参与匈奴单于的废立,使得双方关系破裂,再起战端。西汉末期,天下大乱,匈奴乘机脱离了汉王朝,不再向其称臣。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此时的汉王朝正像西汉王朝刚刚建立一样,百废待兴,无力再向匈奴开展大规模的战争。而匈奴却乘汉王朝虚弱之机,大举入侵。刘秀派大司马吴汉多次对匈奴发起反击,但总是无功而返。汉王朝只好采取被动防御措施,将居民内迁,匈奴则大举挺进。
到了公元46年,匈奴内部因单于继位问题发生矛盾,呼韩邪单于后的第三个单于乌珠留若革是单于的儿子比因不满自己未能即单于位,而将自己手下8个部的约40000~50000人拉出来闹“独立”。匈奴蒲奴单于听说后,派出10000多骑兵前来攻打比,但惧怕比的兵力强大而未与之开战。
公元48年春,比手下8个部落同时推举比为呼韩邪单于,并派人向汉光武帝刘秀表示,愿意永远作为汉朝的屏障,抵御北方之敌。
汉光武帝经与大臣研究,决定接受比的建议。于是,在这年冬季,比宣布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从此匈奴又分裂为南北两部,开始了它的第二次“南北朝”时期。
有了汉王朝的支持,南匈奴单于比开始着手对北匈奴的进攻。公元49年春,呼韩邪派遣左贤王莫带兵10000余人进攻北匈奴的革建左贤王,将其活捉,同时又攻入北单于帐下,俘虏北单于手下10000多人、马7000多匹、牛羊10000多头。北单于蒲奴非常恐惧,将单于庭北迁500多千米。由于南匈奴的节节胜利,北匈奴的革建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领手下30000多人归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同年,呼韩邪单于向汉王朝派来使者,向汉光武帝刘秀称臣,并派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重修以往约定。
西域在西汉时期即已划入汉王朝版图,但经过西汉末期的战乱,匈奴又重新占据了西域。因此,东汉王朝为了斩断匈奴的右臂和获得通往西方的商路,分别在公元73年和74年对西域的北匈奴势力发动了进攻,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使汉王朝重新在西域建立起行政机构,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