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局长秘书-第17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2 / 2)

第四章我是章玉兰(6)

这些罹患癌症死去的青壮年,有的在皮革生产加工基地工作,有的仅仅是在基地附近居住。资料里说,制革业污染物之一是镉,镉是一种剧毒元素,水质受到镉污染会导致土壤和庄稼受到污染,含镉致癌物再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人体吸收镉超标极有可能引发各种癌症。

虽然从理论上说,嘉州人吃到的源江水库里的水,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水,因为自来水是直接从水库里通过四通八达的输水管道运输出去,而皮革生产加工基地位于水库下游,路程在五六百米开外,而且垂直落差在200米以上,除非江水逆流而上,否则水库里的水质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每每想到这种叫“镉”的元素,就觉得不是滋味,因为金先市区的自来水,也来自源江水库。

但是,源江带给金先市的紧迫问题,是水患本身而非污染顺流而下,因为金先市位于源江下游,源江江面就紧挨着金先市城区西侧,贯穿南北,长度达二千米,在这里,江面骤然加宽,在有效舒缓湍急水势的同时,也给防洪堤的建设带来了难度。但是宽阔江面对水势的缓解毕竟有限,碰到大的台风,象前些年的台风“百合”,台风虽然过去了,但带来连续三天暴雨,水位急剧上升,第二天就淹没了源江西面的千亩良田,源江西面是岭河镇,把三层镇政府机关大楼变成了两层楼,不仅岭河老百姓抢天呼地,镇政府工作人员也差点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楼里被困了两天一夜,还担心着大楼随时被洪水泡软了塌下去,最后是嘉州市军分区的武警部队派冲锋舟把他们一批一批地接到安全地带去。

岭河镇也曾向市里强烈要求建防洪堤,但得到的答复是,金先城区的防洪堤都没钱建,哪里还管你岭河镇,岭河镇没办法,“百合”教训过后,也就学市里的,勒紧裤腰带把镇政府机关大楼搬到了地势高一些的地方去,市财政倒是给了一些补助。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我是章玉兰(7)

第三天,水位继续上涨,挥指东进,从金先城区的西侧漫入,象强盗一样席卷半个城市,城市西边的老百姓纷纷向东边逃窜,倒不是东边出了个红太阳救世主,而是东边地势比西边高,而且他们还要向政府讨说法,政府逃到了东边,可他们老百姓还祖祖辈辈居住在西边呢,怎么说不管就不管了,只顾自己逃命,那还能叫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放下手头的工作,帮助安置灾民,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会议室也都被打了地铺,那几天,行政中心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我发现,金先市城区西侧原先居然就没有建设防洪堤,哪怕是一条不象样的防洪堤,城市只能一再东移,行政中心就在几年前迁到了楼阳新区,据说一半原因就是规避水灾。城区西侧的几块土地也组织招拍挂了几次,但无不流产,原因就是开发商不敢开发,因为开发了住宅和商铺也很可能卖不出去。

金先城区西侧防洪堤的建设也不是没提上几届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大小会议开了无数次,无不是议而不决,因为这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不仅工程本身,还牵涉到几千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金先市地方财政收入一年也就十余个亿,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下,历届金先市政府跑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但防洪堤项目就是立不了项。

省发改委说,立项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你们的资金来源都还在口头上,怎么立项?水利厅说,对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财政厅说,我们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立项,我们怎么好承诺给你们多少钱?也曾跑过国家有关部委,有点越级上访的意味,人家说,让省里报上来吧,全国江河那么多,我们也搞不清楚你们指的是哪一条。到了嘉州市,更是一句话就顶回去了:省管县财政体制你们不知道?找省里去!

所以,我一上任源江就成为我的心头大患,清州市是一个内陆城市,根本就不存在台风、洪灾之类的事情,算是老革命遇上了新课题。“百合”台风给金先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员死伤情况还算比较“理想”,共有五人死亡,有一个还是在岭河镇乞讨的流浪汉,其余四个是岭河镇下垟村的村民,镇、村两级政府在台风来临前就把他们强制带到了临时安置点,他们是担心家里财物被淹,偷偷溜回去拿东西的,哪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第四章我是章玉兰(8)

镇政府机关则是因为接到上级要求“干部冲在最前线”的命令,不敢擅自离岗,又自恃楼高,所以除了在外帮助村民撤离与安置的人员之外,还有大部分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后造成险情,好在有惊无险。

城区这边无人死亡,因为下暴雨的第二天,城区西侧的居民是看着洪水漫过对岸去的,早就做好了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打算,加之政府一直在督促他们撤到东边去,所以警惕心强着呢。

我不希望百合这样的台风出现在我的任期内,虽然“百合”台风造成五人死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