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1 / 2)

“是压力还是鼓励?或两者都有。”

“没事学人家写什么小说,到时我可能会伤得你体无完肤,那你可别怪我。”

“怎么会怪你呢,能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我求之不得。”

“不聊了,很晚了,本来就长得丑,不睡美容觉明天可能就见不得人了。”

“那么在乎外表啊,晚安!”

“我不否认,晚安!”

在网络上能够演绎最真实的自己,是她喜欢上网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她想他刚才说的是认真的,上次说的时候还只当是开玩笑,从他的文采来看要写小说还是有可能的,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要写情节丰富并且有深度的小说还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可是真的挺让人期待的。

第十四章百万难题

工厂的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辞职,让所有的老板都吃不消了,今日老板们不得不坐下来面对工厂所面临着的重大问题,问题已经摆在每个人的心里了,现在要谈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事。

大家都没有第一个开口的打算,定权想了想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于是说道:“这个会议也没有其他可谈的,我想直接进入正题,大家合作这么久了,整个成长过程大家有目共睹,虽然辛苦,但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可以说这次的危机是我们第一次碰到大风大浪,我们的问题完全是正常的问题,凡是做大做强的工厂迟早也会碰到。既然不是意外的事件,我想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去解决。你们是否愿意增加资金,扩大规模。”

聪明率直的周老板用冷语直言道:“疯了,这年头美金贬值跟下楼梯似的,跟风的人一大堆,再加上国内物价飞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你还想扩大生产规模。这可是赚美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没多少利润的。”

一句完全不留余地的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但是定权感觉很难受,当初怎么会听了老王的话大家合伙开厂。当初老王说周老板是本地人,为人直爽,很多事情有他在会容易处理一些,并且他手中刚好有一笔钱想做工厂投资。老王是定权以前是同事,老王做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没有当老板的经验,所以一直不敢出来单独创业。在公司里两个人一直很投缘,老王很看好定权,在公司还帮了不少定权的忙。虽然定权有时觉得跟老王有代沟,但定权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既然是机会就不能轻易错过。

老王深谋远虑的个性表现了出来,稍作思考后说道:“老周,你把现状看得这么清楚,从你看的现状分析,这个行业已经没有任何前景。你说美金贬值,同行增加,劳动力和物价飞涨,如果这么没有前景,那我们干脆关门算了,继续做下去只会亏钱不会挣钱。可现在都有做不完的单,说明现在的整个市场的需求还是没有改变,我想只要解决了瓶颈问题,我们可以成立一家专业的生产公司,这样完全可以从各方面来节约成本,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从销量来看这个行业肯定还大有作为,美国对手工产品的需求是从来都没有减弱的,只要不把单转到别的国家,那我们就算利润少一点一样可以生存,这正是到了洗牌的时候,没有利润或者资金不足的工厂一定会倒闭,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会吃到最大的蛋糕,老周,小定,这是我的意见,我愿意增加资金,把工厂办得更强大起来。”

“我想投资别的项目,这个项目我觉得只能是过渡式地发展,并不能作为终身的事业,如果你们非要扩大规模,我想我应该撤资,而不是跟你们继续合作,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人会在一颗树上掉死,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觉得顶盛时期已过。这个行业在我面前就像颗苍天老树,看上去如此巨大,如此诱人。谁也无法用肉眼看到树皮里面隐藏着的主干在发生着何种变化,也许很多人还在为它施肥,渴望它能继续长高长大。也许有人会把树砍下来做成家具或者放在别的用途。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手工产品在几十年前也是一支柱产业,但现在他们自己不生产这些产品,而是在中国购买,这说明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停止生产,而去别的较落后的国家去购买。美国同样会选择在别的国家购买,因为中国的物价上涨太快,在美国市场已没有价格优势。要不是我们国家人口较多,手工产品也做得比较成熟,我想这个行业早就无法生存,也等不到我们来掘金。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见好就收,不要再异想天开,行业淘汰太快,做大做强在我看来只是一厢情愿,老王啊,一厢情愿啊。小定,你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只要不走弯路,你的成就将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老周虽面不改色,但已经明显激动起来,不由自主似地站了起来,“不管我说的在不在理,总之你们晚上再想想,我是一定不会投资的。我的意见是,趁现在最繁荣的时候把工厂高价买掉,另谋出路。”

振振有词的一翻话,比之前所表达的意思更是完全不留余地了,本来是老王和定权打算一起说服老周,可这一打算不仅要落空,还把问题的重心转移了。到现在才真的了解到老周是一个看得远,看得全面的人,他们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傻坐着,看着激动的老周慢慢地坐回凳子上。

本以为是顺理成章的会议却变得不欢而散,当所有人都正在考虑如何扩大规模的时候老周突然提出要转行,可以说是非常猛烈的突然袭击,如同飓风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如其来似的,也许是真知灼见,也许是自命不凡,但已经如挖了另一条水渠似的将所有的水引向了另一极端的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