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猛恶来护主发飙魏文长斩将立功刘谦率领八百健儿来到衮州,在城外就地安营扎寨。自领了典韦、魏延两人及五个亲卫,进城参见衮州刺史刘岱。
刺史府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赶来的援军将领。刘岱还没有到,这些将领多半熟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嘘长问短。刘谦是最近才来到这个时代的新人,自然没有什么熟人。进大堂后寻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来,典韦魏延分侍两边。
约莫半柱香的功夫,一锦袍将领带了四个彪形大汉从后堂穿入。大堂内众人纷纷站起施礼:“黄大人,别来无恙。”那人满脸春风得意,一面向众人还礼,一面四处打量。
“此是何人?”刘谦侧头问做旁边那位。那人忙道:“这位是刘刺史外侄,义阳太守黄柱。”说完也站起身向黄柱行礼。
眨眼的功夫黄柱已经来到了面前,瞧见刘谦没有动,脸上掠过一丝不悦,背着手斜着眼睛问道:“这位大人面生的紧,敢问何处高就啊!”刘谦本着低调少惹事的原则,站起身拱手道:“下官刘谦,中牟县尉。”
黄柱满脸不屑:“原来是县尉大人,真是失敬失敬啊!县尉大人怎么坐在这啊,应该请上座啊。”旁边立刻有人发出讥笑的声音。
刘谦是什么人,当过孩子王的。幼师可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啊,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掌上明珠、小太阳,哪怕孩子在调皮,也不能冲孩子发脾气啊。于是也就练出了极好的涵养。被人故意刁难,也不生气,面色平静如常,只当面前的人不存在。
身后的典韦和魏延可没这么好脾气,看见这人对刘谦冷嘲热讽,早就按耐不住。刘谦见二人就要发作,忙挽住二人胳膊,示意他们不要冲动。
黄柱一看主事的都不敢顶撞自己,跟班到有打抱不平的苗头,又把目标对准了典、魏二人:“哟,你们两还想打抱不平,主子是熊包,你们两还是带种的啊!”
典韦再也按耐不住,抢上一步,就要揪住黄柱,后面四个大汉一看要动手,忙上前将黄柱拦在后面,中间两人去抓典韦胳膊,反背典韦将二人一左一右抓住双手。只见典韦双手猛然使力,就听见二人手关节嘎嘎作响。似是断了。二人显然极为痛苦,又碍于主人和众官员在此,竟强自忍住,不吭一声,只是满脸通红、浑身哆嗦,汗水涔涔而出。另两人见同伴吃亏,抢上前来,想要制服典韦,救出同伴。典韦双手一甩,又抓住这两人的衣领,竟然像提小鸡一样将二人提了起来,在看甩出的二人被掼出几丈远,已昏死过去。
黄柱吓得脸色苍白,不住哆嗦,说不出话来。
“刺史大人到!”众人正还在惊骇典韦神勇,闻听刘岱来了,忙肃立一旁。典韦却充耳不闻,只是提着手中二人,那二人脸色燥红,被别人拎着却是动弹不得。
刘岱在众亲卫簇拥下来到黄柱面前,面色不愉:“发生何事?”黄柱见舅舅来了,又恢复了先前的神气,指着刘谦道:“小小县尉,竟然在大堂之上纵容手下行凶,舅舅,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魏延上前一步,先拉开典韦,放开二人,那两人灰溜溜的躲到黄柱的后面。魏延向刘岱施礼道:“我主本为帝室之胄,今为助刺史大人讨贼而来,却被黄大人辱骂刁难。黄大人却恶人先告状,请刺史大人明察!”
刘岱听完,上下打量了一下刘谦:“你是皇室宗亲?”刘谦道:“是大人,下官为楚孝王之玄孙。”(楚孝王是汉宣帝之子,这支刘氏后裔人数较多,现为彭城刘氏中的一个主要支派,刘谦的族谱上就有记载。)
“哦,原来这样。既是同宗,明日抗贼,还需勉力相助啊。”
“是,大人!”
刘岱转身走上大堂,招呼众官员坐下:“前日战事失利,黄巾贼势浩大。今召诸公在此,乃为戮力破贼。如何先起内讧?再有此事,绝不轻饶!”
“今日一战,事关我衮州的命运。绝不允许在有闪失。在坐诸位都是股肱之臣,正是为社稷效命的时候。我刘岱还要多多依仗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