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夜间,众人悉人睡乡。夏禹轻轻向帝女道:“此山下有隧道,分通各州,叫作地脉,是一个极好的所在。寡人有《灵宝方》、《长生法》两种,打算就藏在这个里面,汝看好吗?”
帝女道:“甚好。不过妾想几千年之后,假使有人得到,而不能认识这个文字,恐怕亦是无益的。”夏禹道:“这却难说,安见得那时没有大圣人能认识它呢?”说罢,携了《灵宝方》、《长生法》,拿了赤碧二噉照着,独自一人向穴中而去。过了许久,方才出来,这赤碧二噉自从治水之后,几十年来才第一次用它。那时左右之人个个安睡,除出帝女以外,竟无第三人知道。
后来隔了一千几百年,到周朝春秋之末,吴国的君主阖闾要造宫殿,伐取山石,无意之中在一块无缝之大石中,发现一个大洞,其深不可测。吴王就问群臣:“哪个能够进去探探它的底?”但是没有一个敢答应。有两个冒险进去,走了两日,不能探到洞底,也就回转了。那时凑巧有一个人,姓山名隐居,住在这座包山上,自称龙威丈人。大家都说他是仙人。吴王从前游历包山,曾经遇见他过,此刻忽然想到他,只有他或者能够进去。于是就和灵威丈人商量。龙威丈人果然答应了,就进洞去,足足走了十七日,终究走不到洞底,也只好就回转了。
恰好夏禹所藏的那部紫文金简的《灵宝方》、《长生法》并玉符等都在那路旁,他就顺便拿了出来,献给吴王,做个证据。可是那书上的文字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后来打听得鲁国孔老夫子是个博物家,就叫人拿了这些书件去问孔子。但是还不肯直说它的来历,扯了一个谎道:“是一个赤雀衔来放在殿上的。
”要想试试孔老夫子的本领。哪知孔老夫子一见就知道了,说道:“这是《灵宝方》、《长生法》,夏禹所服的。夏禹将仙化,封之于名山石画之中,现在竟有赤雀衔来,真是天之所赐了。
”把孔老夫子这么一说,那夜夏禹独自一人私做之事方才揭晓。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在包山下住了一夜,次日,依旧扬帆南驶。哪知事不凑巧,到了浮玉山相近,夏禹所坐的船竟全体破坏,沉溺于水,大家都落在水中。幸喜那时已将近岸,其水不深,恰好落在一块大石上,究竟这船忽然破坏,是否和那周朝时候荆国人作弄昭王的故事有心用胶船来陷害,不得而知。但是那时落水的人个个都有点疑心了。
哪知忽然之间,不知何故那块大石突然浮起水面,仿佛一只大船一般,载着夏禹等一径直到苗山脚下,方才停止。这时大众都诧异之极,有些猜是夏禹运用神力,如那牵岝崿山之故事的。有些说夏禹洪福齐天,有鬼神随时在暗中护助的,议论不一。这只石船到后世犹搁在苗山脚下,到得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有人在船侧得到铁履一量,想起来当然亦是夏禹从人的遗物。但是那铁履究竟有什么用,不得而知了。闲话不提。
前页封面后页
第一百五十九回禹让天下于奇子分散藏书于各处
第一百六十回禹会诸侯戮防风氏启为天子灭有扈国
且说夏禹到了苗山之后,那时万国诸侯已到得不少。百姓听见夏禹驾到,亦都来欢迎。到得一处,只见新建筑的宫观不少,都是预备给夏禹住的。但那上面的匾额有的题“尧台”二字,有的题“舜馆”二字,旁边都有铭记,称赞尧舜之功德。
夏禹见了,暗想:“他们来欢迎我,而竭力称赞尧舜,就是表明说我之功德不及尧舜而已。我现在已将出世,何必再与他们争闲气?统统都随他们就是了。”
到了大会将开之前一日,各国诸侯差不多到齐,只差了一个防风氏。那防风氏国离苗山最近,偏偏不来,夏禹心中非常不满。暂且不表示。次日,夏禹大会诸侯,朝觐礼毕,便将平日考察诸侯功德优劣的一张成绩单发表,如某某有功,某某有过,某某平平,某某功过相抵,某某过不掩功,某某功不掩过之类,条分缕析,纤悉不遗,确实允当。众诸侯看了,无不震悚佩服。夏禹对于那有功的加之以奖励,对于有过的加之以训戒,其余或奖戒并施,或奖多戒少。自此之后,那座苗山就改名为会稽山,就是为在此会计诸侯功过的原故。
到了第三日,夏禹又召见各地耆老,询问他们地方的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