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之官运亨通-第217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7章(1 / 2)

“恩是挺好的,我都没有想到。”张岩笑道,心情大好起来,看起来自己做的事情还是有效果地,只是不知道下面执行的怎么样,就问道:“杨大哥。你现在还有其他的闹心事情吗?”

杨思德脱口而出:“有,怎么没有,现在总是有几个混混。在我店周围捣乱,还说要是不交安全费,就让我做不下去,报了几次警都没用,这些人就说自己闲逛,真恨不得把这些小混混收容起来。”

张岩道:“收容所是收容无业无居所的人的,这些小混混恐怕收不进去吧。”

杨思德大力摇头:“老弟你是不知道,现在收容所不要说这些小混混,就是正常上班的外地人也能收进去地。”

张岩不太相信。小护士见了插了一句话:“是有这么回事,听说上个月就收了一个进城打工的,因为没有暂住证被遣返了。走的时候哭天抢地的,看着都惨。”

这下张岩自己也默然了。只有他才能意识到。90年之后地二十年间。中国都发生了多少改变。这种改变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中国。改变着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改变这个万朝来贺地中央之国。

第二天早上。张岩正在端详一张暂住证。跟身份证一样地大小。工本费三元五角。每月交五块钱就可以暂住。暂住证诞生地初衷。应该是便于管理外来人口和限制人口大面积流动。但现在得到地却是公民在自己地国度里“暂住”……。

多么可笑地制度。如果说暂住证制度是为了控制人员流动和预防犯罪。那么有了这个制度。那些需要流动地人是否就可以不再流动?犯罪者是否会因为暂住证在手而不去犯罪?仅凭一张暂住证实施管理。未必是合理且合适地最佳方式……。

更何况如果自己没记错地话。再过一年地话。因为没有携带暂住证。孙志刚失去了他地生命。随后强制收容制度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寿终正寝。可是暂住证却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才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频率加快。暂住证不能反映主体地居住事实。管理机关不可能仅仅依照暂住证来界定一个人地长期居住情况。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是否有暂住证进行设限。既是对公民人权地一种践踏。又是对弱势群体地一种歧视。而实际上也成为一些单位巧立名目违规收费地借口。用暂住证强化常住人口地优越感。严重损害流动人口地人格与自尊。

既然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制度是一种不适应形势地制度。那自己为什么不提前让它结束呢。至少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让它结束。

“办暂住证。”银川来阿霸务工的刘永军夫妇站在公安局一楼大厅1号窗口前,手里捏着五张老投票,准备办理在阿霸的第一个暂住证,根据其他地方的经验,大约要每年四五百,其中包括每月三四十的的管理费和5元地工本费。

这些钱对于每个月收入不过六七百的刘永军夫妇来说是一笔大数字,让刘永军却感到了别扭,凭啥让咱再交这钱?咱不违法也没犯罪,给城里人盖了那么多漂亮房子,这城里人咋还要拿个暂住证盯住咱,这不是防贼吗?”

而比损失钱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几年的城市生活显然让刘永军读懂了一些城市人眼光中的异样,以至于使他变得敏感、自尊而且自卑。

“住店、打工、租房子,到哪里都要查一下你的暂住证,咱有身份证、户口本那都不行。”刘永军说,“你看看那些人说话的口气,有暂住证吗……尾音脱得忒长,眼睛斜着上下打量你……。”

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暂住证都是存在的,如果没有暂住证,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可怕地经历,收容遣返。刘永军地工友就曾有过没办暂住证,在劳动力市场被抓进去收容的经历。

“我们流动到了城市,却遭遇了种种限制甚至是歧视,这样地流动其实并不是真正城市开放意义上的流动。”刘永军想。

“现在办理暂住证不花钱,请把您的钱收好!”五张老头票被退了出来,在阳光下这五张老头票都显得特别有精神,刘永军有些不敢置信,那个陪伴自己的暂住证,真的不收费了吗?

“不收费了吗?”

“不收了,自愿申请,不强制要求。”

“当真。”

“是真的。”

“哈哈,俺不用申请了,老婆咱们这就回去,哈哈哈。”

2002年4月15日,阿霸州在全州范围内取消强制收费暂住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零收费的免费申报暂住证制度。在实施当天,记者敏锐的发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及时它拍摄下来,刊登在阿霸州日报上面,这张照片很快就被众多报刊转载,并成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