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折腾了一个月,终于开服了,wlk还遥遥无期。从上一次开放tbc到这一次停服和等待wlk,所有喜欢《魔兽世界》的玩家一定都被折腾得七荤八素。我想,大部分人的反应是愤怒,愤怒为什么运营公司无能,愤怒为什么审批非要和《魔兽世界》过不去,愤怒“网瘾专家”红口白牙地撒谎。也许是因为我看待事情比较现实,我觉得愤怒这种情绪对自己没有好处,也不会有助于改变客观环境,所以虽然我也愤怒,却总想摒弃掉这种情绪,说说我是怎么想的吧。
一、别生气
先,如果你90年代就关心游戏的话,你会知道,那个时候主流社会对游戏的歧视要远比现在更严重得多。现在的网络游戏有那么大的产业,有那么多玩家,很多游戏公司都在想办法搞正面宣传,还有部分主流媒体替游戏说话。而90年代这些通通没有,那时玩游戏在主流舆论的嘴里是切切实实的“玩物丧志”,绝对不登大雅之堂。大张旗鼓地雇个场地、弄堆美女、叫来记者开个chy?那时完全是梦中的事。别说美女了,90年代时女性玩家都极为稀有,要是能认识懂游戏的女孩就跟捡到了宝贝一样,谁还顾得上讨论相貌啊。
这说明什么呢,首先是《魔兽世界》的事不用生气,因为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事根本不算严重。人都是这样么,找一个比自己更倒霉的例子,一比,就心理平衡了。第二点呢,《魔兽世界》的事也不用着急,因为游戏被主流舆论接受是大势所趋。就像武侠小说和外国电影一样,等到玩游戏的人都长大了,咱们就胜利了。所以看到那些“网瘾专家”飞扬跋扈的样子,不用着急,他们终归是要被历史淹没的。
当然,就算你明白了历史趋势是站在咱这一边的,你还会愤怒,因为你觉得冤屈、觉得不公平,对吧。比如,《魔兽世界》本来没你们说的那些缺点,不应该承担这些社会责任,你们非要安在《魔兽世界》的头上,这很冤屈,所以就很愤怒。比如,为什么偏偏指责《魔兽世界》,其他游戏比《魔兽世界》更血腥暴力的,怎么不管,觉得不公平所以生气。再比如,那些“网瘾专家”明明是为了自己挣钱,却给自己打扮成高尚的样子,还拿编造出的事情污蔑网络游戏,还赚了大钱。这些都很令人气愤,对吧。
对待这三个愤怒,咱们分开来看。首先是冤屈和不公平这两个。年轻人,包括我啊,最容易对这两件事不平了,这大概是人类的本能,一遇到这种事就坐卧不宁,非得把这事儿拧回来,或者想办法发泄才好。然而,成年人常常对这些事就软了,这其中有道理吗?
二、别争辩
先说冤屈,罗永浩说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有的人把这句话当成了“我的地盘我作主”的翻版,用来在一意孤行中给自己找理由。我却觉得这句话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有些冤屈甘于背负比强行解释要更好。因为有的冤屈根本没法解开,有的要解开的话,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不划算。
说具体点,年轻的人总喜欢辩论,觉得自己有理对方有错的时候,一定要把对方辩倒才算踏实。但是大家都体验过吧,大部分激烈的辩论最后都无疾而终,能够以一方利落承认自己错误结束的辩论实在是太少了。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一方逻辑混乱,根本没有思辨的能力;比如错的一方太爱面子;比如大家都有理,根本分歧在于价值观不同,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一次辩论根本无法解决的。你想想,假如上面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这个世界还会有不同的声音吗?还会有各种争论吗?不就变成了所有人都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世界了么?所以,根本不要以为自己占了理(可能你还不占理呢),就一定可以通过辩论来说服对方。常常白废很大的力气,却一点也没有改变现状。所以有句话叫“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咱有不同的意见,别辩论了,放到一边,咱们只看大家都认同的意见,从这个基础上尽量合作。这句话就是避免了人们在辩论中耗费无用的力气,而更现实,把能办的事先办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家长说《魔兽世界》是毒品,不许玩了。你不就很怒吗,喵了个咪的,你们凭什么诋毁《魔兽世界》是毒品,《魔兽世界》是艺术不是毒品,就在这事上和家长吵起来了。吵的结果就是,家长觉得你性格顽劣,你觉得家长固执无知。你倒是在辩论中出气了,可是一点都没改变家长的观点。但你要换个角度想呢,你的目的不是玩《魔兽世界》吗?《魔兽世界》究竟是不是毒品,这事儿对于你个人,重要吗?关键是得找你和父母的共同点,你和父母都想让你有个好前途,学习不能太差吧?父母也愿意你能有个好心情吧?所以父母要说《魔兽世界》是毒品,你就当没听见,别理这茬。你关键是要向父母表示,你也乐意好好学习,《魔兽世界》不会影响你的成绩。我就每周规定好了玩多少时间不就得了,我在规定时间内休息好了,我学习成绩更好。要是您一点儿游戏都不让我玩呢,那咱就彻底翻脸,我也不学习了,您看怎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