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106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1 / 2)

先天一炁”从地涌出,“表里洞澈”,还没有到达多宝如来那个境界,可是有消息了。

还有一个禅宗公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有一个女的入定,佛就问小乘及大乘的弟子,谁能够使她出定。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能力很强的,想尽办法,无人能够使这个女的出定。诸大菩萨们束手无策,可见她的定力有多高。后来一位罔明菩萨从地下涌出,在这个女的耳朵边弹指一声,她就出定了!禅宗有这么一个公案,等一下你们参参看。

真一之系如何发起神与气的文会气不住怎么办结丹后下i步混沌境界在何处

十六讲

真一之炁如何发起

刚才讲道家所说真的活子时来,就是先天一炁,一切都从虚无中来,那个境界他都讲得明白,“自然表里洞澈,有如万顷冰壶”,这是形容境界,不是真的冰冷,而是像玻璃一样的透彻,把实际的境界都讲出来了。他解释道理是引用老子这一句话,“故曰,上善若水,清而无瑕”,就是这个境界。

接着下面第二段,“大道离相离名,本无形象”,无名可得,所以连佛也不可说不可说,没有名相的。“及其生出一炁,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体,道的体无名无相无形,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拿佛学的道理说,在真空生出妙有的时候,起作用的时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点形相可以抓住了。

“然此真一之炁,杳冥恍惚”,他把老子浓缩了,原文是“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间有个作用,这个妙有作用哪里来呢?真空中来。“形于无形,象于无象。非一切意识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无形无相,这并不是指妄想境,注意啊!我们一般修道打坐都在想象或者有意去练工夫,那是自己意识去造作出来,想要达到这个境界。只不过,这是妄想,是假的不是真的。先天真一之炁不是意识可以“卜度”,卜度就是猜想。这个不是意识分别,拿佛法来说,是在无分别心的时候,才能够发起

;^^0

“故曰,道之形象,真一难图”,他说真正到先天一炁来的时候,很难说出一个样子,如果一形容一描写就着相了。一般修道的人没有不着相的,佛家、道家一样。所以说“真一难图”,的确如此。

现在又一段,这个先天一炁,“真一之水,便是中宫一点鄞鄂,所谓太乙含真炁也”,这个水是现象,所以叫“鸿濛”,就是刚才我们说像春天的那个气候。这里拿《易经》的天象来比喻,这个真一之水,就是中宫,像城墙一样围起来,有个堤防。这个时候就如达摩祖师所讲的“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自然到达没有妄念。道家形容所谓“太乙含真炁”,这就是太乙,属于北方真气。

神与气的文会

“合之为一炁,分之则为两物”,神与气合拢来完整的叫做一悉,分开了就是两个东西。大的代号叫阴阳,小的代号叫刚柔。阴阳、刚柔,在我们生命的作用,就是神跟气两个。大家念佛也好,打坐也好,工夫做得好,神和气充满以后精神来了,于是心就散乱起来了,结果又分散了神与气,所以工夫永远不上路。你真懂得这个道理,用起工夫来,一百天一定上路的,所以“百日筑基”是没有错的;充其量四个月一定上路,你的生理、心理都改变啦。说分开是两物,“又分之,则为四象五行”,两个东西再一分就越来越散乱,

所以神、气两个不要分开。

“交会之时”,我们修道就是把向外放射的六根都收回来,就叫“交会”。有些书上就变成“交媾”了,一般人把道书看错了,认为是男女关系,那是很罪过的。这个神气交会的时候,形容有如夫妇交配之象。“五行变化,全在中央”,在身体内部五行起变化了。有些人打坐,一下病发了,以为打坐出了毛病,那是你本来里头就有病,因为静坐以后,元气充沛了,反应灵敏,那些病的感觉就反映出来。既要修道,你就要把生死看空,一步一步给你打开,才能一步一步成功。神、气两者交会,五行起变化,心、肝、脾、肺、肾都会起变化,全在中央戊己土之中。什么是戊己土呢?就是一念不生,一切都不理,不要配合它,气走到心也好肝也好,走到任何地方有感觉一概不理。拿佛学来讲,色、受、想、行、识五阴,你要是跟着感觉的地方跑,就是受,就落在受阴的境界。妄念则是想阴的境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