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到了这一步工夫,“立为鄞鄂”就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即所谓乾元资始”,这是说修道的基础才建立、才开始而已。所以不要认为这是到家了,不过真正到达这一步的人,现在不晓得有没有,我是没有,你们诸位各路神仙有没有到,我不知道。
再谈下一步,现在还在第一步工夫。“坤性至顺,动则辟,而静则翕”。修密宗道家的人,认为气脉打通不得了,你要问他气脉真打通以后怎么样呢?他就瞠目不知所云。气脉打通了没有什么了不起,问题是气脉打通之后下一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不知道,气脉打通不过是“乾元资始”而已,到这里正好开始修。
现在讲到空的境界,讲到我们身体上来了。“坤性至顺”,你研究《易经》很有意思,乾代表天也代表原始,代表丈夫;坤卦代表老二,代表妇女。这个坤卦,“利牝马之贞”,我们读《易经》,每个字都要留意,因为上古的每一个字包括很多的观念。“牝马”是母马,那公马就没希望了吗?所以卜卦卜到坤卦的时候,如果女的卜,哎呀好啊!如果妈妈卜更好,因为是母马好嘛,公马就不行了。牝马干什么呢?母马是跟着公马走的,所有的动物,不管牛群羊群马群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自然的,母的都到里头去,公的都在外面巡逻,要保护母的。所以诸位回去要多爱太太,不爱太太是不合理的。那个领头的公马一走的话,母马就跟着。这个《易经》每一个比喻,你要把它性质研究透了,那你差不多对它的相有所了解了。现在讲到坤就是这个现象,“动则辟”,母马性也非常刚烈的。一个女性,你看她弱不禁风,如果没有丈夫男人在旁边,你要抢她的孩子,她那个凶劲比老母鸡还要凶!什么都不管,天地万物唯母最强,就是母爱,她要保护小的生命。
所以这个坤卦的性情、性能是“动则辟”,不动则已,一动强烈得很,哗!门打开了。“静则翕”,一静就像花一样收起来结果。“翕”就是吸进来,“辟”就是呼出去。这个代表什么呢?我们真正一念不生全体现,气脉完全打通的时
候,乾中的“真炁流布”,当然神光焕发,身体上坤卦收拢来,气向内走了。讲句老实话,只要你做到了就是神仙,做不到就神颠了。所以修道要小心,搞不好就神经了,神通跟神经两个是邻居。
玉浪还丹后怎么办
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中真炁流布”,一路下来,玉液还丹,在佛家来说就是真正的秘密灌顶。那不得了,玉液还丹了,甘露是真炁,流布全身,那是真的。“坤乃顺而承之”,里头自然吸了。“一点元神,纲缢化醇”,到顶以后又下来,这个时候人定了,酒醉了一样,老母鸡抱小鸡一样,动都懒得动,温暖得很。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来,因为三昧真气来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来,也不觉得热。
“铟媪”,好像做焖锅饭,饭快要煮熟了,气焖在里头,那个现象就叫铟媪。“化醇”,身体内部百脉都在变化,上次发的丘长春《青天歌》上有,“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就是这个境界。不过“铟媪”境界他这里没有讲清楚,这个时候下来这一点元神不是有相的,他是形容。如果你说打坐到了这个境界,一点亮光又黄又亮在肚脐中间,你又错了,学佛的叫做着相,修道这样也不对。你说没有这个现象吗?他确有这个现象,所以难在这个地方,这就要智^^了。
“韫养在中黄土釜”,就在中宫这里,“中黄土釜”里,这个神气是两个连环圈,道家是用个葫芦表示,葫芦两层,
中间缩进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宝盒,莲台也是双层,这个身体也是双层,就像葫芦一样。所以“中黄土釜”,脾胃属于土,“釜”就是饭锅、炉鼎,有些道书也叫做“中黄神室”,这个时候中黄神室充满,但是不是肚子大啊!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变得大大的,打坐又弯腰,以为是工夫,我叫这个是虾米包西瓜。有些画上的神仙是那样,因为画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黄神室充满,腰围一定细了,不管你怎么胖,这是必然的。
“故曰”,所以说,“坤静而翕”,就收吸进来,“为道舍庐”,外面六根不动一念不生,情来归性,身体内部气脉打通了。到了这一步是明心见性境界,气脉一定通,气脉不通不会明心见性。这个时候,“青天莫起浮云障”,所以自然有这蓝天之相,境界里头自己看到万里无云,不用抬起眼睛看,就是闭着眼睛也是一样。但是你不要认为得了道,还早得很,这还只是基础呢。
你看他们两位外国同学,昨天还在美国,现在坐在这里,觉得没有动过。昨天在美国,现在在这里,他眼睛闭着打坐,无所谓美国,无所谓中国,世上虚空本来平等不动嘛。你心不动念,相似于十方虚空平等,这物理世界虚空没有动过,这是一层道理。第二,佛说的八风一“利衰毁誉,称饥苦乐”,统统扫空了以后,虚空没有动过,物理世界不动,因为物理世界本空。心理的觉性平等也本空,你那个知觉之性,并不是物质的虚空。一般学佛学道的人搞错了,看眼前的虚空,认为这样愣住已经空了。你看的是物质世界的虚空,这个虚空里面还有东西,你自性的虚空同这个现象一样,也是空的,但这是两样空,不是一样。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虚空当成自性空,佛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们也一定要搞清楚。但是自性空也好,物质空也好,本来就是平等不动。
无神之根^坤无资生什么是九还七返千变万化皆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