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7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1 / 2)

慢一路自然冲上来。

“有如野马尘埃之状”,年轻同学注意啊!很抱歉,我发现许多年轻同学,不论你们有什么学位,乃至博士可以教书了,中国字都认得了,可是不通。“野马”不是指一匹马,“野马”是什么呢?这是《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所提出的名词,“野马也,尘埃也”。所谓“野马”就是佛经上讲的

“阳焰”,就是太阳的光影。这个时候阳气上升,万一有人工夫到了这个程度,看到光影上升,不要认为这个就是阳气!这是阳气的投影,它的本身还不是这个。就像是你眼睛不舒服了,揉一下马上所看到的现象,那个不算数的。所以说“如野马尘埃之状”。

“故曰,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所以他说外表这个时候定了,像槁木死灰,没有什么光华,“此为坎离始媾,大药将产之法象”。要注意这个!这个叫做“坎离交媾”,也是形容这个童男童女,阴阳交媾,这是大药将产时的现象。这个大药就是金丹,自己本身生命中有的,经过自己的锻炼,恢复了,得了这个药就长生不死。

乾坤文大还丹

现在回到《参同契》的原文,“捣冶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成。候视加谨密,审察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魂魄。色转更为紫,赫然称还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这段原文我们假使拿白话做批注发挥,又是一套了。我觉得古人讲得很好,不需要画蛇添足。像宋代的朱夫子朱熹,研究这个就想批注,一辈子痛苦,因为没有搞通,只好化名来写批注。这是要真正做工夫才能达到的,不是空洞理论。这一节原文我们念过了,下面是朱云阳真人的解释,每一句都有发挥。

“此节言乾坤交媾,还丹之法象也。”注意啊,上一节是“坎离交媾”,是大药将发生的一个现象。坎离两卦,代表了日月,坎卦为月,离卦为日。离卦从哪里来呢?从乾卦来,乾为天;坎卦从坤卦来,坤为地。天地不是有形的天地,是抽象的天地。乾卦是纯阳,乾卦的中爻变成阴爻就是离卦,阳中之阴,所以离卦代表太阳。这太阳中间,拿《易经》的现象上来讲,它有黑点,为阳中之阴。坤卦是纯阴的代表,中爻一变就变成了坎卦。坎为月亮,月亮本身不能发光,要吸收了太阳的光明才发光。我们今天人类社会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天地宇宙的光明,是靠日月运行而来的。太阳月亮本身哪里来呢?是宇宙自然有个法则来的,这就叫做天地,卦的现象叫做乾坤。现在他拿这一个法则说明人体就是个小宇宙、小天地。所以,开始结丹的现象叫“坎离相交”,进一步超越这个坎离的境界,就是“大还丹”,也叫“乾坤交媾”,这比“坎离交媾”更进一步了。

“坎离既交会于黄房,抟炼两物,并合为一,养在坤炉之中”,前面刚才讲到坎离相交,神进到里头,念也不动了,那真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禅宗有个悟道的偈子就有这两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要怎样才使他能够不动呢?非要气住脉停不可!气住脉停就是命功,“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性功。拿道家的立场说这两个,结合垅来就是“坎离交会于黄房”。黄房在中宫,在人体来讲正好在脾胃这个部位,心窝以下肚脐以上。这个中间中心点的部位,神气自然凝结了,中宫充满了。大家自己摸摸看,这个部分凹进去,即使你是一个胖子,这里还是能摸到的。如果这一段凹的,就是没有打通。真到了这个时候,打通于“黄房”,还要定下去,还要凝静

下去。“抟炼两物”,“抟”,好像揉面粉搓汤圆一样,自己在身体的内部揉这两样东西,在混合,等于画太极图一阴一阳的旋转。“抟炼”这样旋转,要经过多久?经过多少境界?经过多少层次呢?每人不同,就看个人的机缘、个人的身体、个人的功德成就。在内部“抟炼两物,并合为一”,所谓神气凝结了,无中生有,没有实质的东西,但是却有那个作用。凝合在一起了,然后“养在坤炉之中”。

吕纯阳的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就是到达了这个境界。“一日清闲自在仙”,哪里去找神仙呢?人能够做到有一天清闲自在就是神仙了。“六神和合报平安”,眼耳鼻舌身意要能和合,心境都在平安境界中。所以“丹田有宝休寻道”,不要另外去找一个道了。“对境无心莫问禅”,心念也空了。“养在坤炉之中”等于吕纯阳祖师这个诗的境界。这一段很重要的!世界上打坐用工夫真正能够到达这样的,几乎没有。

不死之苑

“时节一到,大药便产,所谓水乡铅,只一味是也。”这个时候,一定多久呢?每人都不一定,所谓本身生命产生大药,这个是长生不死之药,不是长生不老之药。根据道家的《黄庭经》,这不是外药,是自己本身有的“内药”,叫做“内丹”。道家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真正地结合了,这是长生不死之药。我们为什么会死,因为精是精,气是气,神是神,三样分开不能凝结。凝结拢来,佛

学叫“定”,道家不叫“定”叫“凝”。实际上讲“定”是讲原则,“凝”是讲那个现象,两个字各有它的妙用,“凝”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