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英雄迟暮(一)
“东方文学的现代诗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东方文学,它更多是西方文学的东方化。
现代诗在东方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在近代社会,当西方的文化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东方的古典文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现代诗,就是那种情况下在东方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现代诗早期的作者很多时候都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对东方古典文学缺乏认识和认同,他们大多会把自己对所处现实社会的不满倾注在文学中。所以他们追求格式的松散而不是韵律;追求文字的新颖而不是经典;追求意识的虚空而不是定义。
现代诗尽管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个难于定义益弊的风格,事实上,现在东方的网络上已经出现推倒和否定现代诗的观点。但总的来说,现代诗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其必然的因素并负上了一定的历史责任。
东方的文化总的来说,会偏向士人化和专有化,文学在这一方面尤为强烈。东方的文学历来就不是通俗的、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运用的。当西方的平民文化渗透到东方的时候,现代诗刚好适应了这一要求。
现代诗因其容易学习和容易理解而鼎盛一时,在东方的近代,一位曾在圣殿学院学习的诗人,写出了一首《再别圣殿桥》而使现代诗的发展划出了时代性的标志。不过,这位爱妹妹不爱名声的诗人逝世后,现代诗就开始没落了。
现代诗的没落有着其必然的原因,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现代诗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近代的东方,文化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当文化教育普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平民化和大众化就会减少它原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诗风和诗人的角度来说,现代诗也走错了方向。从诗风来说,现代诗过多地追求灵性的高度,而缺乏了文化的衬托,结果造成了现代诗的苍白和毫无生命力。同时,这种追求同样地令诗人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偏向。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首先,很多诗人的意识涉及了一些问题,从而使现代诗带上了某些色彩,这种取向很多时候会造成读者的反感。另外,诗人们产生了两种分化,一是趋向于玄的感觉,一种是趋向于俗的感觉,而这两种感觉对于整个世界文化和文学的统一化和交流化是不适合的。
当然,平民化的通俗文学是永远也不会消亡的,现代诗的没落或者更多是一种选择过程的错失。当现代诗不再是那些回车诗、废话诗和篱花诗的时候,当现代诗回归其原本平民教育的意义的时候,当现代诗诗人回复其人文性和文学性的时候,或者现代诗会迎来另一个春天。”
――摘自《圣殿文学史.现代文学卷.东方文学章》。
~~~~~~~~~~~~~~
“很累,今天就不写日记了。
唔,我还是爬起身来写一点好,我已经好几天没写了,再不写的话以后那些替我写传记的混蛋吟游诗人就没日记给他们摘抄了。
大家都不容易,出来混饭吃的,也不能难为他们,虽然我很讨厌他们胡说八道。
今天我干了些什么呢?哦,哈哈,我今天抢到一个不错的女人了。我就说,哈斯那个笨蛋活该他倒霉,他才刚走,我就找到一个差不多符合他要求的美女了。
哼,我才不会给他,他勒索了我的阔剑,想起都气人。该死的,罗山德那混蛋竟然拿来一柄单刃车轮斧给我用,说什么这才像个维堪斯兰来的部落战士。我明天拣一袋子石头给他,告诉他亚里勃的射手喜欢用大卫的投石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