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彤住着的衡芳斋在整个李府东面,原是给家中儿女居住的,现在她的兄长一家也就住在那东边的致远居,而姨娘们就在西边的小院里,中间隔了一个大花园。
一路沿廊走来,景色倒也清雅,假山池水,亭台楼阁,不骄不躁,处处显露着书香门第的气韵。正所谓,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才能出贵族,看来是不假了。李家以诗书传家,祖上不乏入朝为官之人,也不确名流隐士或是书院夫子,诗书气质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到了碧茵院门前,早有机灵的丫环进去通报了。这两年,李书彤嫁出去后,内院里名义上是少夫人当家,不过,凭着少爷的心思,少夫人也是对这位半个婆婆恭敬有加,虽然碍于高姨娘的身份,不能让正经奶奶过来请安,但是,每日上午这位少夫人还是会过来串门拜会的。
如今,书彤好歹是家里的正经小姐,高姨娘无论如何也得要出门迎接的,因着这个,书彤那位大嫂也伴着婆婆出来了。
书彤也快步走了过去,向当头的一位年轻妇人行礼问好。
那位妇人就是自己的大嫂,同是当地诗书人家的女儿,闺名陈玉珍,也是个和善的女子。李家血脉单薄,陈玉珍嫁进来后,家里也只得小姑一个女儿家年岁相仿,又是个识字的,两人处起来倒也挺好的。那时候,书彤已经定亲,半年之后就出嫁了。因此,陈玉珍急忙扶起来问好:“妹妹,一家人不必多礼。昨晚,歇得可好?”
“劳嫂子挂心了。书彤昨日回家,不敢打扰长辈清静,今儿特来拜会。”
“请小姐安。”旁边高姨娘也福了半礼,因着她是正经的偏房奶奶,又是书彤的长辈,还养了个儿子,地位倒是不一般。就连自家嫂子也是每天过来问候的,书彤也是连忙还了一礼。
“小姐快进屋里坐,虽然是春天了,这早上还是有些冷得。”一般一个干练的管事嬷嬷说笑着撩开门帘子,书彤早先听说过,高姨娘身边有一个陪嫁丫环,甚得她的信任,后来配了府里的管事,随着高姨娘掌权内院的时候,就是府里一等一的管事嬷嬷。如今,府里人称她沈嬷嬷。
一行人说笑着进入厅堂,依礼落座,丫头们奉上茶水小点后,气氛又开始热闹起来。
书彤让春兰奉上了准备好的礼物,笑着说:“记得姨娘最是喜欢蜀锦中的天重缎,我看这料子颜色花式正适合姨娘,特意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