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心中想起母亲的病逝,小丽的离去,感慨万千。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诗,忍不住大声地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
“好,兄台真是好雅性。”凌风听闻身后传来喝彩声,转过头看到一个平头青年,浓眉大眼,中短身材。上身穿件白色体恤,下身穿件灰色牛仔裤,正对着凌风微笑着缓步走来。
凌风最近连遭打击,加上睡眠不足,整个人除了衣着还算整齐以外,就好像是刚上了三天三夜的网吧,昏昏欲睡的模样,双目无神却充满了哀伤。本来英俊的脸颊却布满了唏嘘的胡茬子,反正整个让人感觉象一个落魄青年。
如果再配上刚才凌风所吟诵的苏轼《水调歌头》,不免让人联想那些想寻短见的失意青年。也难怪那对男女在凌风背后议论他了。
那位平头青年走到凌风面前,竟然抱拳一礼,颇有古人之风,开口道:“兄台见礼了,小弟观兄台孤身一人于这泰山之巅,又在此吟诵宋朝苏轼失意之作《水调歌头》,弟斗胆,敢问兄台是否有何不如意之事,如兄不弃,可告之,以解兄台烦闷。”
凌风听着好笑,这样的年青人在如今这个年代倒是少有,也应该属于稀有品种了。总算自己上初中时成绩不错,文言文根底也是比较扎实的。倒还能听得懂。心中虽然烦闷,却也起了调侃之意。
“在下只是有感而发,未想却引之仁兄挂心,弟汗颜。”凌风也学着象古人那样左手压右手,抱拳一礼。
没想到那个平头青年,竟然上前一步,紧紧抓住凌风的双手,满脸激动之色地道:“未想在此泰山之巅,竟遇兄台如此知文达意之人,弟心甚欢矣。”
凌风赶紧抽出双手,对着那个平头青年道:“兄弟,我可没有断袖之癖(今时之同性恋)啊。”
在观日峰上这些人早注意到两人的言谈举止,凌风之言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快看,日落了。”这时众人当中一位带眼镜的女孩叫了起来。
凌风转向西面看去,只见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在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烂的亮边,时而闪烁着奇珍异宝殿的光辉。那五颜六色的云朵,巧夺天工,奇异莫测,恰好云海在此时出现,满天的霞光则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壮丽的景色、大自然生动的情趣,更加令人陶醉了。泰山的晚霞夕照景观的确是让每个到泰山来游玩的流连忘返。
“可惜,如果是在秋季来的话,大雨过后,可以看到黄河金带,再配上晚霞西照那才叫壮观呢。”
凌风转头看去,说话的正是那个带眼镜的女孩,小小的金丝眼镜带在脸上一点也没有笨重的感觉,反而显得这个女孩子很有内涵。乌黑飘逸的长发被微风徐徐吹动着,好像是风中的精灵。乌黑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娇小的脸蛋虽然没有让人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但是却让人非常的耐看。女孩一支手搭着那个平头青年的胳膊。应该是他的恋人或是亲人。
女孩察觉到凌风的注视,转过头对着凌风一笑,对着凌风热情的伸出手,轻笑露出贝齿道:“嘻嘻,认识一下,我叫苏嫣然。巧笑嫣然的嫣然。”女孩指指旁边的平头青年道:“这是我的男朋友,叫萧逸风。平时与人交谈老是学古人那套。刚才那么激动也是因为能碰到一个能和他交流的人才那样的。”
凌风有点呆滞的伸手和苏嫣然轻握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么现代的女孩子会找一个有点象酸秀才的做男朋友。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各有所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