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奥波特拉的美梦,又一次破灭。她感到灾难要来临了。果然罗马新皇帝要把她带回罗马作战利品,向全世界展示他的强大与实力。这对埃及女王是一种耻辱。所以克利奥波特拉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走进安东尼奥的墓穴,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姨妈讲到这里,显得有些激动。她说这样哀艳浪漫的死,足够令人荡气回肠的。
凯瑞搁下姨妈的电话,觉得姨妈或多或少,总是能给她增长一些知识。凯瑞从法国回故乡,还没来得及与同事、朋友联系。她不急着联系,她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越来越沉潜内心懒于应酬了。旧日的朋友渐渐稀疏,剩下屈指可数的,往往就是“无友不如己者”的优秀朋友。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意思十分明确。交友选择什么人?要选择比自己厉害的人,而这个厉害的人就是会激励你上进的人。这是一个条件,但除此交友还需要缘分。
与既优秀又有缘分的朋友交谈,自然会有君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当然遇不上这样的朋友,宁缺勿滥,不如躲进书房成一统,阅读你心仪的作家著作,他们在某一方面就是你的导师、你的知己。
古人有闲情逸致,便吟诗作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偶闻黄莺林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今人没有这份情调,大家忙于赚钱,谁还来谈王维、李贺、李商隐?所以,知音难觅也就在情理之中。
飞翔着的自由精灵15(2)
电话铃忽然响了起来,这是凯瑞自法国回来后,第一个电话铃声。她想会是谁呢?除了家里人,别人应该还不知道她回来的。莫非是余叶找她?
“喂,喂喂。”凯瑞的声音温和柔软。凯瑞没想到对方话筒里的声音,原来是阿芒的前妻李薇。李薇说她得知阿芒去世很悲痛。她要参加阿芒骨灰的安葬仪式。凯瑞想李薇作为阿芒的前妻,来祭奠阿芒是必要的。于是凯瑞告诉她了具体日期与地点,同时也在电话上与她闲聊起来。这对往年的情敌,由于阿芒的去世,聊天中有了许多融洽、沟通与理解。
李薇已经再婚。她的现任丈夫,便是她去厦门时结识的那个陌生人鲁卡。鲁卡已不再是当年的失业青年、靠国家救济金过活、卖不出画的习画者了。他成了画院的专业画家,画儿也卖得相当不错。而李薇的“青少年心理热线咨询”,也办得红红火火。李薇最终还是找到了她的归宿和寄托。
凯瑞与李薇不同,凯瑞越来越不容易投入一个男人的怀胞。她习惯了一个人的书斋生活。阅读、写作、艺术欣赏、舞蹈、音乐便是她与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她的那些幽灵朋友,它们从书籍、音乐、绘画中飞出来,与她亲切交谈。这样的交谈利多弊少,不会有被伤害了的感觉。当然她交幽灵朋友,也有自己的原则。一个人书读多了、读精了,便知道世界上糟糕的书很多,而好书却是要用心灵去感应的。
凯瑞始终认为,一个人寻不到知音没有关系,但不能没有好的性情。尤其是女人,有一份好性情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且还能让你在挫折和绝望中,很快明白自身价值,并用自我欢悦和憩养,让自己花团般锦簇。这时候你的内心一定热闹,你的精神也一定充裕了起来。说到底,朋友与朋友之间,不一定要一种形式的持守,而是要好的性情。好的性情,在灵魂与灵魂碰撞之后,便升华出灿烂的性情。灿烂的性情,才是你持交友原则之后,所获得的友谊之果实。
凯瑞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出门了。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的精神处在苍凉、痛苦、孤独的煎熬中。她觉得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除了对内心世界的感悟与把握外,还要不断追问与反省。这便是灵魂之舞。当她的创作欲望强烈时,她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那火焰在她心里冉冉升起。这时候她热情活泼、躁动、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惟有通过笔把心里的话,像血液流到笔尖那样地流出来,整个人才感到舒畅。然而舒畅之后,这团生命的火焰,便渐渐由残余化为灰烬。所以,凯瑞的生命充满阴影、火焰与激情。
凯瑞想现实生活中,悲剧总是多于喜剧。悲剧的角色,更能表现人性。对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场场的生命搏斗,而每一场搏斗都是切肤的。作为女人,不仅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同时也有对社会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和生命的内在搏斗,灵魂之舞才能熠熠闪光。
现在凯瑞趴在窗前,夕阳正徐徐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