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舞蹈-第22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2 / 2)

中国的庄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他们一生身体力行,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到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无用乃大用”。而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话,他在饮鸩而死之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

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就是尊敬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作为女人,凯瑞觉得女人与哲学很重要。哲学虽然不是可感可触的东西,但它却能让人变得智慧。哲学是寂寞的。所以哲学不是诡辩,智慧也不是知识。真正的哲学无论哪一方面,它都会告诉你一种方法。

凯瑞回到家里,连绵不绝的秋雨依然下个不停。在一股微酸的湿气中,雨水将少许梧桐树的落叶,飘落后紧吸在玻璃窗上。凯瑞望着吸着树叶的玻璃窗,仿佛觉得自己居住在山顶木屋似的。她忽然想起歌德的《流浪者之夜歌》:

一切的峰顶

沉静,

一切的树尖

全不见

丝儿风影。

小鸟们在林间无声。

等着吧:俄顷

你也要安静。

这是歌德1783年9月1日,在伊尔美瑙的吉息尔汗山顶小屋上题壁的诗。1831年8月底,快到82岁生日的歌德,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在某一天,他乘着马车前往伊尔美瑙的吉息尔汗群山,去看望很久以前居住过的一栋山顶木屋。其实他不是真正去看木屋,而是看早年题在木壁上的这首《流浪者之歌》。

重读旧作,歌德思绪万千不禁泪流满面。是的,“等着吧,俄顷/你也要安静。”这世界“一切的峰顶”便是安静。安静之后,便可以安然地向世界告别了。所以歌德当时的心境,决不是出于感伤而潸然泪下。而是对如梦的人生,有一种彻底的醒悟。那醒悟使他全身颤栗。因为,他正在一天天走近死亡。面对死亡,他已经可以无憾了。

流动哲学书1(19)

##流动哲学书13

凯瑞的母亲自从丈夫去世后,除了热衷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外,还喜欢上了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在凯瑞的印象中,不仅要与时尚挂上钩,还要颇有新潮意识。母亲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能设计出什么独特新颖的款式来呢?凯瑞曾经劝母亲,不要去做这种不服老的事情。可母亲固执地抗拒着自己的年龄。她十分幽默地说她的心理年龄,只有28岁。她对28岁这个年龄,总是情有独钟。凯瑞已经无数次听到她骄傲地夸自己28岁那年,是一个美丽、高贵、大方的女人。家里的箱笼装满了她的红旗袍花旗袍,那五颜六色的旗袍,足可证明她是一个讲究服装艺术的人。

现在,母亲经过几年努力后,居然获得了一个服装设计金奖。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