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西藏-第9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1 / 2)

就很自然了。

多托和丹增次仓是现时代藏族青年两个极端的典型。

电影摄制组是在五月里骑马去工本寺的。行前得知丹增次仓活佛已进入五十天静修的第三天。活佛静修期间,不问世间事,不与人交谈。正踌躇间,文部区委书记最嘎写了封信,说他与活佛交情很好,活佛见了信会讲话的。果然,年轻的活佛暂停静修,热心协助电影的拍摄工作,人情味很浓。与他的交谈却令人失望。他夜郎自大地说,本教有一千三百年历史,而佛教只有八百年历史。好在信徒们并不注意这些;再者,一座寺庙的秩序应该能够体现出管理者的气度风范,而玉本寺经堂摆设的杂乱无章恰好表现了寺庙主人的美学观念的缺乏。这座具有千年历史、鼎盛时曾培养输出过成千上万喇嘛的本教最早的寺庙,已零落成今天的模样,不免感慨世事沧桑。临走时,丹增次仓央求把新拍的照片寄给他——他毕竟还是孩子呀!

第二番来文部,只是察看地震后房屋修复情况。我也只来得及与几位文部老人座谈几小时。不比地震时在当惹雍湖畔帐篷里住了十来天,除对岸冰雪的达尔果群山无法攀援外,几乎驱车绕湖一周,看尽了神山圣湖的千姿百态。

凡到过文部乡的人,无一不感到那儿的非人间气息。不仅太美,重要的是有股仙气在。它仿佛一个大舞台,一个大背景,天上人间,一应悲喜剧都可以在那儿尽情展开。在初夏那个月亮半明半昧之夜,寒森森的月光从天窗斜射进幽黑的牛毛帐篷里,当惹雍的惊涛骇浪拍打着耳鼓,全身心感受着大地深处有节奏的震动——那时候,我知道我已进入另一个空间。那是一个纯自然的空间,可以遥望明亮的日月之路,聆听太阳金链的金属声响,月亮处子的裙裾窸窣,大草原不胜其艰的叹息,小草们的喝隅细语。万物在交流,在合唱,人声以纯自然的方式加入了——在那个大地躁动之夜,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在远方凄凉地呼唤着,仿佛开天辟地,人的第一声嗥叫。

一览无余的大草原环绕着这片冰山秀水。,蓝天在大草原上方无穷尽地展开。草原上的云朵别开生面。它不再抽象,不再与人类漠不相关。它具体得可触摸可亲近。浓浓的、乳白的或浅灰的云块熙熙攘攘,凸现在地平线之上像大群浮雕。夏日正午的阳光蒸腾起草原蜃气,从地表袅袅上升中作疾速摇曳流动。托起远山,远山就幻术一般悬浮成海岛,地平线那端是大片汪洋,蓝极了。暗灰的山影倒映水中——但这是海市蜃楼,牧草稀疏的荒漠盐碱滩最富有此类幻想。

永远用欣赏的、赞叹的目光和口吻观照、讲述这一切。曾有位朋友批评我缺乏苦难意识和幻灭感,也算有道理,但我以为人生原本更简单——就为了这一片蓝天,一方草原,远天下孤独的野牦牛一个黑色剪影,黄枯的山脊上一群滚动的羊子,就为了这一声鸟鸣、一丝微风……不是占有它们,就为了此生能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这一辈子就很值得了。更何况感受到的不胜其多,已是奢侈。人生对万物有情,万物才有情于人生呵!

那个瑞典人斯文·赫定久仰达尔果大名,穿行藏北时错过了它,到达日喀则后,向地方政府再三请求,经特许后才爬上一座高山,远眺了达尔果雪山。我们有缘到达这里,而且几乎绕湖一周,从各种角度欣赏了它,欣赏着文部大草原的奇光异彩。

从湖东侧去湖南侧,要绕很远的路,要返回百多里外的文部办事处,从那儿经甲谷区,到达文部区下秋措乡。驱车在漫无尽头的沙原上,七月的紫色喇叭花怒放,风姿绰约,叫人爱怜,那一片黄黄的沙地上只有这一种生命色彩。小小绿然答道:身后之事很玄妙,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可信可不信,那只是——灵魂的幻想。

文部的山水和文部的人,耦合得多么和谐!这是一种大美境界,无与伦比。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从美学角度看待他们,若有人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令人心事重重。

在这片号称“全民信教”的雪域土地上,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被一种巨大的惯性旋进那个恒转不息的转经筒里了。数月前,次仁玉珠在文部办事处六万平方公里的区乡搞社会调查,不少基层党员找她诉苦:如果不随乡俗,压力就太大了。老人会对党员儿子说,超渡灵魂是做儿女的事情,你不信教,我的灵魂就变成阿修罗(阿修罗,六道轮回之一,非天非人非鬼)了。丈夫是党员,妻子说:咱们把酥油分了吧,你是不点灯的。而且不信教也脱离群众,所以不管怎样不情愿,还是要跟着搞宗教的形式。

作为那曲地区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她觉得问题太多了:“文部各村所订报纸,普遍二十天到区,一个月到乡,到偏僻的村庄就成季度报了。有重要内容的报纸还要层层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