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剑啸长空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李逍遥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在欢呼,在咆哮……剑气澎湃汹涌,以前不明白,不理解的东西突然间变得豁然开朗开来。
十年前,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当时的李逍遥将自己的武学心得留给十岁的小李逍遥,但无疑,这份珍贵的武学的心得改变了李逍遥的命运,也就了今天的名满天下的“十绝剑器”李逍遥。现在,因为醉道士的这一套剑法让李逍遥终于有了可以更进一步的机会。
三年前,李逍遥和魔师在黑木崖“占星台”一战,虽然在那一战中李逍遥因得到太乙天道的百年记忆而晋“先天极境”,但同样的,在那场元神与意识的交战当中,太乙天道同样因窥探到七年前埋藏在李逍遥心中的“天道种子”而得到更深的领悟,峰回路转之际李逍遥强引“九天之气”入体,用“十绝剑器”引发太乙天道的“魔劫”,最后才得以将无上魔师太乙天道斩杀。而强引“九天之气”入体的后果就是使残余的“九天之气”郁结在经脉中,使得李逍遥再难以从天地间吸纳先天之气,始终无法踏出那最后一步,为真正的“仙侠”。
半年前,李逍遥破关而出得到新的领悟,相信只要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化解体内郁结残余的“九天之气”。但是现在,醉道士的这一套“御剑之术”却是一套极其高明的“以剑御气”的剑法,这样无形中让李逍遥减少三年“炼气”的苦功,李逍遥又怎会不开心?
在李逍遥暗中将真气配合醉道士的剑式运行时候,就已经感觉到郁结在体内的“九天之气”开始松动,苏醒起来,然后当李逍遥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演练,得到越来越深的领悟,“九天之气”终于开始沸腾起来。最后“轰”的一声,李逍遥猛地感到脑海里的某一个关键的关口被打开,眼中剑芒大盛,身体突然变得如衅流水般“流动”开来。
“醉……醉仙望月步?!”醉道士开始有点傻眼了,刚才只觉得眼前有道身影一晃,得到清醒的时候道士才发现手中的宝剑已经被人夺了过去,道士倒不是惊讶李逍遥身法的高速,而是惊讶李逍遥现在施展出来的身法,这……这不是在那之前道士离开客栈时在李逍遥面前用过的“醉仙望月步”吗?
脚下步法不变,道士的宝剑在李逍遥手中不断变化,荡漾出一连串大小不一的剑花,最后李逍遥似乎已经熟悉了手中的长剑,顺势回剑一划,脚下步法同时收敛,浑然间已经形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剑势,赫然就是道士刚才施展剑法的起手式。
“御……御剑术?”醉道士有点不确定的道。但是看那李逍遥手中的剑式浑然天,其中散发出来的剑意、神韵一点不比自己精修数十年来得差,他有不禁一阵迷糊,“他……他不会这么快就学会了御剑术了吧?”
李逍遥好像看穿道士的心思,向他露出一丝邪笑,口中一声长吟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嗤”的一声破空清音中,道士的长剑脱手飞出,剑气激起一片尘沙。
李逍遥足尖一点,竟稳然踩在剑上,续吟道:“五狱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足下长剑化作一道银光,载着李逍遥飞空凌虚,在半空中纵横飞行。当李逍遥吟至“卢山秀出南斗旁”之时,指尖真气疾射,身子危偏,一道凌利的剑气划过天际,而他的御剑之影也迅速地侧闪而过。只闻他轻喝一声,脚下的白光一闪,飞冲而上,剑转周身,幻出一大片剑花!这自然是接下来的一句“凤叠九屏云锦张”了。当他吟至:“银河倒挂三石梁”时,身子翻转,已经足踩着剑转上,而头在下,下一句“香炉瀑布遥相望”竟见他手中的剑气急漩,千万剑气有如旋风,激起一中片叶飞迷蒙,正是接着的“回崖沓嶂凌苍苍”!
剑招一式紧扣一式,李逍遥吟得如此流畅,身随剑走,挥袖如意,看得道士目瞪口呆。
“谢公行处苍苔没”时,李逍遥集气收剑,飘然落地,脚步颠滑,有如踩着一地的青苔擦滑一般,剑势将尽,接着便是一招“早服还丹无世情”,一挥衣袖,半空中的宝剑急飞八方,转了一圈,剑气依然锐利。“琴心三叠道初”之句,李逍遥扬袖接住了宝剑,迅疾无比地反身嗤嗤连刺三剑,一剑比一剑威力更强。剑气几乎像是层云堆栈,看不清他的身姿,只有手中剑气比直穿云,端的是裂空之威,完全吻合“遥见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之态。最后他飘然将长剑一挥,刺向道士!
这时候道士已经完完全全的一脸苦瓜相,他真的是死的心都有,而耳中还听见李逍遥所吟这两句乃是尾声:“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剑法演完,那道士正想凑上去,突然发现情况不对。剑法虽然已经演完但剑意还未尽,眼前的李逍遥虽然已经收剑而立但身上浓烈的剑意却凝而不散,他这是在酝酿,也是在领悟,酝酿更深一层的剑意,领悟其中更深的奥义。
道士的感觉没错,李逍遥的确是在尝试着以这套“御剑之术”为本,酝酿出更深一层的剑意。一套剑法演完,李逍遥体内郁结的“九天之气”已经随着剑势而化解并随着经脉而运行流通,“九天之气”虽已化解,但它与体内的“先天真气”却依然泾渭分明,虽见不冲突但也不见融合。于是李逍遥决定去领悟更深一层的剑意将“九天之气”融合,那样结出的“道胎”中将可以蕴含天地间最浩然无匹的“九天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