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与小道士对望一眼,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当下,赵匡胤吩咐下人收拾行装,往山脚而去。到天黑时分,便与山下看马车的人相遇。当晚,众人在马车内休息。第二日天亮,吃了一些干粮才上路,望开封方向而回。
行了两日,一行人来到一小镇,小镇道路平整,贯通南北,却是一处绝佳的南北通途之地。正行之间,突听得前方人群熙熙攘攘,挡住了去路。却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长吁短叹。郑恩好奇,挤上前出,拉着一个白脸男子,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却怎么这么多人在这里叹气?是不是死人了?”
那男子听郑恩言语中甚是不敬,正要反驳,抬头又见郑恩一幅凶恶面貌,又见他衣着整齐,手提木棒,疑心郑恩是官差,到喉咙的话语马上咽了回去,换做一幅笑脸,道:“这位是过路的官爷吧?”
郑恩道:“爷倒是的,官却不是。”
那男子听说郑恩不是官,胆气顿时足了三分,挺了挺胸,声音也大了几分:“你既然不是官差,还是快快离去吧?何必在此地招惹麻烦。”
郑恩向来脾气暴躁,提起拳头,正要打将下去。赵匡胤急忙喝道:“兄弟,不可卤莽!”
郑恩“哼”了一声,放开了那个男子,喝道:“今日是我哥哥在这里,饶你一回。”
那男子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不敢言语,悄溜溜地走了。
郑恩回到赵匡胤身侧,这时,却听见人群中传来一个妇人“泣泣”地抽搐声,郑恩更是好奇,对赵匡胤道:“哥哥,你看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一群人欺负一个妇人不成?”
赵匡胤素有行侠之心,他略一沉吟,对郑恩使了一个眼色,道:“你去看看,只是不可卤莽行事,有什么事回来问我。”
郑恩应了一声,走上前,分开人群,挤了进去。却见人群之中,一位少女倚墙而坐。那少女衣着虽然华丽,却早已破烂不堪,看她肌肤如雪,脸上却尽是污垢,两行泪水洗去脸颊上的污垢,如同两道小溪。少女早已止住了哭泣,怯怯地眼神,看着围观的人群。
郑恩虽然卤莽,却也不会对着一位少女大呼小叫。这时,只听一幅大婶模样的妇女问那少女道:“这位小娘子,你是哪里人氏?却为何流落在街头?”
那少女听了,泪水又复流了下来,过了半晌,才道:“奴家是太原人氏,姓‘赵’,名‘京娘’。与父亲来河南探亲,不想在此镇外三十里处遇上了两个强人。那两个强人抢了奴家,打伤了家父,至今家父下落不明。”
郑恩在那里听了半晌,才听得明白。回来与赵匡胤说得清楚。
却是这个少女赵京娘与他的父亲来河南探亲,在镇子外三十里处遇上强盗,那两个强人抢了赵京娘,争着要与赵京娘成亲。赵京娘誓死不从,两个强人互不相让,是以将赵京娘关在了一间破庙内,他们商议再抢一位民女,再与赵京娘一同成亲。赵京娘等到两个强人外出之时,逃出了那间破庙。也亏她一双小脚,跑了一天,才来到这座小镇之上。
赵匡胤听了,气满胸膛,叫道:“当真是没有王法,这些强盗实在是可恶。”
小道士寻思:“在民间传说中,有一曲‘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的传说,难不成要发生在这里?这民间传说与事实有多大差别?这上千年来,却不知道有多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