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绍李云绍二人解决了四个大汉,内力更上一层楼。二人运起凌波微步朝渡口极速行去,身形便如两只花丛中的蝴蝶翩翩而舞,飘逸非凡。二人打算经三峡到峡州,即现在宜昌,再走陆路向北到大胜关。二人包了只船,不想被别人打搅。因为二人要在路上研究“天山六阳掌”及“生死符”。
这天山六阳掌是生死符克星,所以要练生死符必须先练会天山六阳掌。但在网上却是说的要先练生死符。二人因此还争辩了一番。李风绍以为要先练生死符,而李云绍却说先练天山六阳掌。
李风绍说道:“我在百度上见到的就是先练生死符。应先练生死符。”
李云绍反驳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网上的那些八卦你也信?”又道:“那好啊。那我先练了生死符,接着给你一片冰块。而你我都不会天山六阳掌,那你不是死翘翘定了?”
李风绍一怔,暗道:“还真是这么回事啊。”遂道:“那就先练天山六阳掌呗。”
李云绍道:“现在相信了?我说的什么时候错过?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知道彼有屁用。”
李风绍忙不停地点头,作谦虚状,说道:“居士大才,在下一介凡人如何能比?”心里却早在开骂个不停了。
当下,二人回忆“天山六阳掌”。天山六阳掌共分六式,每招名称中均带一“阳”字,故名“六阳掌”。此掌法威力极大,且与“生死符”相互克制,可用此掌化解体内的“生死符”。天山六阳掌第一式:阳歌天钧、天山派弟子在怒气盈胸时,可将天山六阳掌发挥强大威力的一击。天山六阳掌第三式:阳春白雪、以天山心法中至高的玄冰内力贯遍周身,也防不良的状态攻击。天山六阳掌第六式:阳关三叠、天山六阳掌的绝学,可使自已一段时间内在攻击对手发挥巨大的威力……
李风绍李云绍互相回忆传述,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将其忆全。此时天色已黑,船行到了重庆府境内。南宋时,宋孝宗之子赵初在恭州为恭王,后来承帝位即宋光宗。为此,恭州(即现在重庆市)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改为重庆府,取喜庆双重之意。也有人解释说光宗皇帝即位时,太上皇和太上皇太后俱在,临视床典,故称重庆。这个名称历经元、明、清,沿用至今。
二人叫船家将船停在渡口,就到重庆城开了一荤,住了一宿。这重庆城比叙州城大了许多,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蒙古大汗蒙哥确是久攻此城不下,被守军杀死于重庆城下。金老原著中亦有说明:为增加小说趣味性,将重庆城改为了襄阳。本书亦以小说为准。
次日,二人又继续乘船向三峡而去。此时三峡风光确实美丽非常。三峡虽水险,但船家在长江行船数十年,船技高超,总是有惊无险。更是添加了观景的情致。巫峡漫天枫叶总是红遍两岸,几无四季之分。重庆即处于巫峡,附近的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远眺如少女,亭亭玉立,俯视长江。因为她站在群峰云巅,每天第一个迎朝霞,最后一个送晚霞,所以又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妩媚动人,以神女峰最为著名。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酷如少女之巧石的倩立峰侧,使神女峰独领风骚千年。历代骚人墨客为此峰写了许多诗词歌赋以作歌颂。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为保行船平安而留在巫山,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颂,后来改名凝真观。
二人不禁感慨后世为了发展经济,竟将水位抬的高高的。虽这些山景依在,但那些低处的景观却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得以保全。真是有得必有失。
船行至峡州花了一日,李云绍又发了狂,吟了一首:“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风绍二十几年来,几乎每天都听到李云绍要吟诗一首,实在是要崩溃了。故此脸上又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李云绍心里也是清楚,但就是想整人。李云绍说道:“风少啊,在下又说错了吗?这白帝城好像确实在重庆嘛。难道不是早发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