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苏氏风流> 第十六章 书院斗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书院斗文(1 / 1)

北宋学术自由,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从中央到地方,建制日趋完善。当时文风鼎盛,太学正是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圣地,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县城南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为当时著名的四大书院,学子众多,博士学者云集。

李格非正是应天府书院的太学博士,他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平易近人,深受书院广大学子爱戴。应天府书院科考前,一年一度的诗词文章经义比赛,吸引众多学子参与,有德高望重之博士充当评判,学子们都把这次比赛作为会考前的练笔,如果有幸作得一篇好文章或者诗词,为几位博士所赏识,受益无穷,前途光明。李格非博士自从进应天府书院入讲起,每年都应邀出席。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前身南都学舍,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文学家晏殊、范仲淹、孙复、胡瑗等学者,理学家程颐兄弟等均曾授教于此。如今知应天府,是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幼弟曾肇,更是“积公帑之余,大兴学校,亲加训导,养成人才为多”。

苏遁听说先生将带自己去应天府书院,兴奋得夜不成寐。七月十五日,苏遁早早起床洗漱,在师娘的拾掇下穿戴整齐,看上去到像个文雅的小学士,只是头发依旧松松的扎成马尾在后脑,不愿盘在头顶。小姑娘想去而不可得,闷闷不乐。先生对出门前的苏遁甚为满意,带着苏遁坐上马车,往书院而去。差不多个把时辰,入得城门,行过闹市,到得一古朴大宅院门前。

停车下马,一座大门耸立眼前,门上金色大字:应天府书院,熠熠生辉。书院坐北朝南,虽建在城内闹市,院内却甚为清幽,参天古木高耸入云,花草树木相映成趣。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院内正中有一草坪,供学生锻炼身体比如踢球跑步之用,广场北边是祭孔台,石子小径穿梭校舍树木间。虽然天色尚早,学生都早早起床,或读书练字,或锻炼身体,求学圣地,果然学术气氛浓厚,名不虚传。

苏遁边跟着先生走,边在心里感叹,途中遇见不少学子,对着李格非行礼,口称‘先生’或‘博士’。李格非径直把苏遁带到院长大人曾肇书房,介绍道:“院长,这位少年便是吾师苏东坡苏学士之幼子苏遁。”其时曾肇正坐于案前翻看书籍,听得李格非话语,抬头起身,一张儒雅白皙的中年男子脸庞映入苏遁眼帘,颚下留着寸许长整齐的胡须,和蔼可亲。

曾肇先是挼着胡子“哦——”一声,打量苏遁一番,频频点头,浓眉飞动,开口道:“果然大有乃父之风,潇洒不群,你父亲可是本院最倾慕之人!我也曾听过苏遁少年天才之说,写得一手好词,熟读经史子集,百般文章,未曾在意,今日一见汝面,方知传言非虚。幸哉!哈哈——”苏遁见这院长大人刚一见面,便把自己赞扬一番,不知其用意何在,忙躬身行礼道:“院长大人谬赞,苏遁些许文才怎及院长之万一,怎及先生及父亲之万一?”曾肇李格非齐放声大笑,这小小少年可真会说话。曾肇拍着苏遁的肩膀说道:“日后你若入我学院求学,必能为学院争光!”能入应天府书院读书,那是读书之人幸事,心里高兴,忙道:“多谢院长夸赞,学生不久定来书院读书。”

学生们用过早餐后,已不能安心读书了,议论纷纷。各人做好准备,以期在即将举行的大赛中能有好的表现,最好能得到院长博士们的赏识,能得到广大学子的认可也不错。学院学生众多,多数勤奋好学者,平时有才名者也不在少数,但众人预测王安石长子王雾之子王宾之少年多才,必夺诗词第一,右相韩维幼子韩绛必夺文章经义魁首。预测归预测,世事如棋,结果难料。

全院五百人,报名参赛文章经义者两百左右,参赛诗词者近三百,看来还是诗词尤其是词比较受欢迎,这跟当时的社会文风离不开。祭过圣人孔子,文章比赛照例在文得堂举行,而诗词大赛便在广场草坪举行。诗词大赛由李格非博士做主监官,负责命题,阅卷评选,两名副监官则协同阅卷评选,而文章比赛则由院长亲自主监。苏遁对文章不大感兴趣,于是屈腿坐在先生案前,看这诗词大赛怎么个比法。

但见得近三百学子,分三个方阵屈腿坐定地上,每方约百人,中间留一空地,置十张低矮案几,几上备有笔墨纸张。行令官一声钟响,众人尽皆停止说话,屏息静气,心情或紧张或轻松,听主监官李博士说话。李博士庄严肃穆的语音传来:“学海无涯,书山有径。众位学子,寒窗苦读,盼望学有所成,于是迎来了我们今天的诗词大赛,供众人一展所长。望诸位学生深思熟虑,取得好成绩,写出好诗词。行否?”几百学生幼者十来岁,长者中年,难免心情不激动,齐喝一声:“好!”李博士满意的点点头,道:“人生苦短,众生苦苦追求,或成功或失败,当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心有所思,感慨无限。这便是今天的命题,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李博士语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字字句句敲击在众人心房。

众学子或埋头或闭目,若有所思,表情或沉重或轻松露出喜意。写作不分先后,但走出于案前坐定后,有时间限制,不得超过半小时,写好后交到监官案上供其阅卷。思考的一阵,有学生走出写作,有写诗者有写词者不作限定。如此直到晌午,所有参赛学子才写完,苏遁直坐得双腿发麻。

下午学子们依旧齐聚广场,等监官们宣布比赛结果。李博士捧着卷纸,站起身嗓音洪亮:“众位学子才思敏捷,可喜可贺。经过几位博士的评选,得到好诗妙词十首。”言罢,咳嗽一声,从第十名的学子名字及诗词念起,往前一名念。每念一个,得到名次的或欢喜雀跃,或从容淡定,众人或嫉妒或羡慕,然后品其诗词。最后,李博士道,本次诗词大赛第一名者,王宾之,题为《感怀》:人生峥嵘几度秋,岁月悠悠情悠悠。十年音容宛在今,思忆无尽何时休。”果然是好诗,众人由衷赞叹,果然是不负众望。只见王宾之身材修长,长相英俊,面容白净,弱冠年华,从容而立,微笑不语。

诗词大赛即将落幕,几家欢乐几家愁。苏遁正想转身离开,却听见先生道:“遁儿慢走。今日诗词大赛,何不当场献上一首?”众人齐声叫好,有人献诗词,没有不赞成的,况且是主监官亲自相邀,大有看头。李博士和蔼笑着指着苏遁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学生便是吾常提及的东坡学士幼子苏遁,才思敏捷,写得好词,想必其所作词诸位或有耳闻。”众人寻声望去,见得一面容稚嫩,个头却甚高的少年,眼神深邃难测,姿态潇洒不群,顿时大哗,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啊,纷纷道:“献词,献词……”

苏遁见状推脱不得,只得于案前坐定,提笔而写,片刻而就。李博士急切地拿过来,入眼是一纸漂亮的行书,写得词一首,大声念道:“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好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妙啊!”众学子也纷纷叫好,比刚才王宾之的还热闹许多,这少年天才果然名不虚传!那王宾之虽然脸上还挂着笑容,却有点不太自然了。

苏遁在此次大赛中作词对今后会有什么影响?苏遁会否进应天府书院学习?王宾之日后会跟苏遁发生怎样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本书下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