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河神之秘(1 / 2)

李天罡多少年来一直都梦想着能与家人团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家人对自己都很关心,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母亲不知道为自己挟了多少菜,整个碗从吃饭开始的时候一直到结束都没有空过。

饭后,李天罡又问起关于祭河神的事。他对发生这样的事情而父亲并没有制止表示不解,所以才追问起来。李靖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对他说起了关于河神一事。李天明和李天照两人也从来都没听说过,于是也聚精会神的听着父亲讲述关于祭河神一事的来由。

钱江涌潮在大禹治水之后就没在有过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浪潮。因此这里才有人居住。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三十年前,钱塘江突然出现了一次大涌潮,浪潮居然高达数十米。将附近大小村庄全都淹没了,就连大禹时期遗留下来的钱塘关也挡不住洪水的袭击,成为了历史遗迹。后来重新修建的钱塘关距原来的钱塘关遗址要往后面移了一些,被人们称之为“陈塘关”。而李靖在这个新旧两代人的交替中便被人称为钱塘关总兵,也有人称他为陈塘关总兵。后来老一辈人逐渐去世之后,就都将他称为陈塘关总兵李靖。但现在仍叫他钱塘关总兵。

自从那次洪水泛滥之后,每年的八月十五陈塘关都会遭到洪水的袭击,潮头高达数十米。幸亏新建的陈塘关不像原来的钱塘关那样,离江边很近。因此虽然受到袭击,却没有垮下。但附近的村庄和百姓则苦不堪言。

后来不知道是谁了一句:“这都是河神对钱塘的惩罚。”于是大家都相信了。后来还搞出以童男童女作为祭品献给河神,以熄河神之怒。说来也怪,当人们将童男童女送到江中,让他们漂流到东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涌潮。每年八月十五的涌潮最高也只有三四米,不再危害钱塘。从此人们就在钱江涌潮将至的前一个月送祭品给河神,以求今年的没有洪水泛滥。

当时当权的帝王就是纣王的父亲帝乙。就是帝乙为新建的钱塘关取名为陈塘关的。意思说过去的钱塘关已成了陈年旧事。然而当年是的钱塘关总兵是个为民的好官。他却说道:“钱塘江洪患一日不除,我的心就仍然活在昨天。”这话表明了他除患的决心。

然而这位总兵至死的时候也没能除掉钱塘江的水患,这不能不成为他人生的一大憾事。李靖继任陈塘关总兵之后也继承了这为总兵的遗志,到现在他的几个儿子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为什么要他们对外都称自己为钱塘关总兵。

李靖通过这几年的调查和对那位钱塘关总兵留下的书籍研究发现原来一直是一只蛟龙在作怪。那蛟龙原本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来钱塘江吸取天地之精修炼内丹的。因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是天地之精最纯,最浓的时候。而钱塘江的地势最适合它修炼,所以他每年的八月十五它都在钱塘江里修炼。每次修炼它都要在江里翻滚,弄得浪花滚滚,偏偏八月十五又是钱塘江涌潮最高最大的时候,有了这只蛟龙的推波助澜,居然掀起高达数十米的潮头。

也许是意外,也许是巧合。人们第一次送出的那两个童男童女,在漂到江口的时候,刚巧遇到准备来钱塘江修炼的蛟龙,被它一口吃到了肚子里。却意外的让它发现了食童男童女的鲜血不比他吸收天地之精的效果差,而且更容易吸收。从此它每年都在讲口等待童男童女的出现。如果没有遇上,它就跑去钱塘江吸取天地之精,那一年人们就要遭受洪水的袭击。

李靖也是最近才现这个秘密的。几年前李靖就派人跟着人们送去的童男童女。可是每当祭品漂到江口的时候就看到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阵汹涌的波涛,然后就在也找不到两个祭品的踪影。

跟随童男童女的手下起初也惊疑是河神在作怪。可李靖不死心,第二年仍派人去跟踪。直到去年,那蛟龙意外的将背部露出水面,让跟踪的人看到了,李靖这才发现原来一直都是这只蛟龙在作怪。

而他同时发现了一个秘密,派去的手下发现了蛟龙,正想回来复命的时候,突然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个人。手下好奇便远远的观察这人,由于距离太远,他们只知道是个身穿白衣的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只看到他走的时候居然骑在蛟龙身上。当时蛟龙仍未浮出水,去跟踪的手下只看到白衣人脚未动就能在水面上行走,像是御水而行。但他身后一到长长的波浪,和不时露出的蛟龙脊背,他们断定这人必定是骑在蛟龙背上。

通过手下传来的消息,李靖推断那就是这条蛟龙是有人饲养的。他本想除龙的想法也压制下来,打算先探察一下这条蛟龙背后的人,和这人背后有什么目的。他是个成熟稳重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必须要把事情弄清楚,并不像李天罡那样冲动。因为他做为总兵,他所要做的任何决定都会关系到满城的百姓,所以他一定不能冲动。

听了李靖的讲述李天罡他们三兄弟这才明白为什么钱江涌潮会危害百姓。而李天罡也暗暗下了屠龙的决心。

李靖的讲述告了一个段落,李天照就要拉着三弟去逛庙会。钱塘关在李靖的管制之内倒也算是繁荣安定。因此夜晚的钱塘关倒也是热闹非凡,不过可没有朝歌的夜夜笙歌。

兄弟三人很久没见想聊的话可多了,李天罡从小就离开两人,对两个哥哥的印象都很模糊。而两位哥哥的年纪虽然比他大上很多,但他离开的时候还太小,几年没见,两人也都快认不出他来了。

三兄弟一边走在热闹的街道上一边天南地北的闲聊着着,突然看到前方一阵骚动,还听到有人喊道:“站住!站住!不许跑!你这小兔崽子。”

三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孩骑在马背上,正朝这边冲来。他似乎不太会骑马,而马也没有受惊,因此跑得并不快。而在马上的那个小孩,颠颠簸簸的,像似随时都会掉下马来。在他的身后还有一群人追赶着他。

那小孩不会骑马,最终从马上掉了下来。被后面的人赶上,抓了起来。只见他拼命的喊道:“放开我,快放开我。你们这帮恶魔!你们是恶魔!”

他拼命的反抗,但小小的他又怎么能轻易的挣脱几个大汉粗壮的手掌。其中一个大汉,冷冷的说道:“哼!你这小兔崽子要死也不要连累我们。走!跟我们回去。”他说着便押着小孩往来时的方向走去。

那小孩挣脱不了几个大汉的钳制,只能拼命的喊道:“我不回去!我不回去!救命啊!我不回去!”

那小孩落马的地方离李天罡他们不远。也有不少人旁观,却没有人有上去帮忙的意思。就在小孩挣扎的时候,把一个大汉稍微挤开了一点,刚好能让李天罡看到这小孩的脸。原来这小孩就是今天在钱塘江边救下的那个小孩,他在看看刚才小孩骑着的那匹马就更加确定了。因为这匹马就是李天罡下山时一直骑着的,后来送给了老妇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