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杀周郎-一章 孙坚杀刺史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计杀周郎> 一章 孙坚杀刺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章 孙坚杀刺史(2 / 2)

杜信、杜勋两兄弟的关系是面和心不合。

统领亲卫的杜勋的个人实力可谓是最弱的,可他的人脉是最好的,在魏辽走后,他必将联合新崛起的势力霍姓、林姓对其他老牌势力的留镇将校进行排挤,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源,发展自己。如果楚绵足够聪明的话,对杜勋的发展不会掐死,而是有底限的纵容他,控制他的发展方向,比如避免他打击弱小的张氏,引导他打击徐昂一脉。徐昂如果过于坐大,那他自己也将是骑虎难下。(杨坚、赵匡胤都是骑虎难下的主。)

……

曹操背弃董卓,回到故里,招兵买马,不久后,就向发矫诏,共讨董卓。

时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操作檄文以达诸郡。

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发檄文去后,后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历史上号召诸侯共讨董卓的,不是曹操,而是桥瑁。真正有响应的只有大概十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很多小势力是作为协从的。比如孙坚就被袁术支使,刘备则不知道是跟谁去的。《三国志》中只有“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的简单描写,还是注引《英雄记》的。)

作者:写出史实并非卖弄,若是对书友兄弟们分出三国演义的虚构,了解真正的三国时代,有所帮助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由于老罗的三国写得太好,作者就以他的为基础,力争写出一个人物风流的三国。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十八路诸侯”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的。这“十八路诸侯”是十八王,包括汉王刘邦。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去查查,我就不再多说了。

……

荆州刺史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

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魏辽就是借助这个时机,来给自己的人生翻盘的。在等级严明的社会,一个男人再有才,也会受到地位上的约束。而地位,又是最难改变的。魏辽的势力发展已经快到了一个瓶颈,如果魏辽不先一步获得政治上的高地位,他手下的一些将佐极有可能在蛰伏不住的情况下引兵出走,自己去打拼,而这样的话,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襄阳城下,汉水头。

二十艘艨艟的出现让城头的守军大为惊慌。匆忙去报告刺史王睿。王睿也震惊了,带齐家将来到襄阳城头。

一半魏辽的军士下了船,结好了雄阵。一半留守艨艟。魏辽领着众将也下了船。

“你们是那路的?”一个胆子壮、嗓门大的王睿家将朝艨艟队喊。

魏辽按刀亢声答道:“我们是荆南的将士,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可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刺史开恩,再赏些财物。”

这群家伙像兵士吗?怎么看怎么不像。

“既是我荆州将士,怎么不着我大汉军服?”一个颇有胆气的文官质问道。

魏辽也不答话,领着将佐,收了兵阵,坐上艨艟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