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杨排风有个约会-十九 七郎的姐姐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九 七郎的姐姐(1 / 2)

由推辞宣正郎而不就到统领皇帝的亲军御林,短短的两日之间事情竟然是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顺利。上有天子的眷顾;朝中更有八王、寿王这样大权在握的股肱之臣的鼎力相助;寇准虽然是只掌管大理寺但也在朝中积攒有不少的人气,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无不对我刮目相看。虽然我还不达不到到可以上朝言政的地位,但因为有了可以直接对皇帝汇报的权利,也很少有人对我刁难。奉了圣上的旨意,每天还是要到兵部报道继续做我的挂名参谋,随时等候圣上的垂询。而下午的时间则是回到汴梁的东大营操演军马,逐渐完成队伍的重新建设,时间当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御林亲军虽然不是一线的作战队伍,但在人员、军械的配置上却毫不含糊。单从人员上讲,基本摒弃了老弱病残。个顶个都是身强体健的棒小伙,其中一些更是王公大臣的子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是顶级的。军械上更是挑不出半分的瑕疵,铠甲、兵器都是精品。皇家的军队自然要有皇家的气派,在工本上是没有人去计较的,反正是皇帝买单,要的就是气派谁还会去考虑成本呢?但在马匹上就显的寒酸了,全营四万御林军只有不到两万的马匹,这样的马匹数量显然是不能组建起一支匹敌辽国骑兵的精锐之师。御林军的情况已经算是好的,由此可见各地军队的马匹也是奇缺。这个问题倒是棘手,大宋地处中原,原就不出产战马。外通蒙古的商道此时被辽国牢牢的控制着,即使想从蒙古购买大量的马匹此时也是不能,为了此事我是大大的伤了脑筋,不知何处才能购得上好的战马。

建立一支骑兵部队的想法其实也是剽窃而来的。我虽然不是狂热的军事迷,但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也会偶尔点击军事网页。那些介绍欧洲重骑兵的文章图片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合到现在的宋辽的情况,建立一支以重骑为主轻骑为辅的骑兵军团的想法就油然而生了。既然皇帝将四万御林军划归我来改造,那么今后的骑军就是以四万为军团基数。具体来划分的话,就是一万五千重骑部队居中,对敌之时要发挥拳头的作用对敌施以重击;两翼各有六千的轻骑部队完成对敌人的包抄配合中路重骑的作战;重骑身后则是一万的弓弩兵,在两军冲锋之时可以消灭对方的一部分有生力量,这些便是作战部队的序列。剩余的三千人马则分为两部分,两千为作战部队的预备以备须不时之需;最后的一千人则负责粮草辎重。这四万铁骑只有区区不到两万的战马,实在是不能全面开展训练,只能是分批进行训练,无疑是延缓了建立新军的脚步。

马匹啊我最最需要的马匹啊!何处能找来那成千上万的战马啊?马匹的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了,马匹数量得不到保障,新军的的训练就会被拖缓,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新军建立成型。我将手中训练新军的任务列了表单做了计划,将之分配给各级的官佐去实行,并约定每月十五为校场演武之日,哪一位将佐手下的官兵在演武测试之时达不到标准,将官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这训练之事暂时是不用我去操心了,我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在了寻找军马的事情上了。

汴梁的北郊就有一处马匹交易的市集,但由于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很少,所以一开始并未作为我寻找战马的渠道之一。但随着各种渠道获取大量战马的办法相继失败,这个交易市场也成为我不得不去拜访的地方了。经过几日在市场的调查,我已经是快彻底的失望了。这市场上所交易的马匹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满足需要,更不要谈什么宝马良驹了。此时的我连做马贩的心情都有,整天开口闭口都是马匹。寇准说我是入了魔障了,恐怕是中了马魔;八王现在看见我就头疼只要见我提半个“马”字,就会四顾而言它;至于寿王殿下和当今的天子那基本就是能躲就躲了。堂堂的大宋宣正郎,御林军统制变成了阿嫂祥林,我也觉得甚是悲哀。

任何人都会有弱点,我也是一样。爱走极端的个性在这个时候又开始作祟,我已经几日没有回寇府也借故推托了八王爷几次的邀请。我把自己关在大帐之内,吩咐帐外的守卫不得放一人进入。我需要的是冷静,需要的是从沮丧中走出,更需要在战马不足的实际情况中再想出一条新路。但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只有建立骑兵才是正途,我真正的已经迈入了马匹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了,完全忘记了其他所有。昏昏沉沉的脑中只有两个字“马匹”。

帐外的宁静忽然被打破,守卫的呵斥,来人的喧哗,紧接着就是打斗的声音,我此时的心情十分的烦躁,也懒得理会帐外发生的事情。突然大帐的帘布向上一挑,显然是被人掀了开来,刺眼的阳光是无孔不入,从帐门处就射了进来。我已经几日没出这大帐了,对阳光极为的不适应。想来外面的天气非常晴朗,如若不然阳光怎会这样的强烈。我的双眼被强烈的阳光晃的生疼,我用手挡在额前,从手指的缝隙中隐约的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弯腰走进帐内。他身后的守卫还在拉拽着他,这人也当真是强悍只是几拳几脚就又把身后的人扔出了帐外。经过短时间的调整我的眼睛已经可以适应直刺而入的阳光了,我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来人。

“难怪如此强悍的身手啊!”我不由得心下暗叹。正是天波杨府的的老七,杨延嗣。

这杨延嗣此时的年岁尚轻,也只不过是十五六七,但身形却比成年人更加的高大魁梧,整个就是一个篮球中二中锋的身材。延嗣这小子自幼随父兄习武,当真是一副好身手,早就想随父兄征战沙场了。但佘老太君对这七郎最为疼爱,不忍心他受那军旅的磨难,加上他的年龄还小,所以就被圈在了家中。但这位祖宗岂是易予的主儿啊,任那杨府的墙高院深也拦不住这位祖宗,三两丈的高墙基本上就是一跃而出啊。这出了闸的猛虎谁能拦得住啊?这位爷着实是惹了几件祸事,最严重的一次竟然被告到了大理寺。好在他都是为了打抱不平,寇准也就一力的帮他斡旋,这才没闯出什么大乱子来。但经常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后来老太君就托了寇准将他送入这御林军了。杨府老太君的面子谁人敢驳啊,我见这七郎的秉性脾气倒也合我的胃口,就将他收在了帐前。虽然是收下了,但他的年岁还是太小,所以也就没把他编入正式的编制,对他的约束也是松散,每日操练过后便放他回家。其实我也心知肚明,老太君只是借此让他发泄发泄过多的精力少惹几件祸事罢了,也不指望我对他严加管教。我这御林军的统制倒成了他家七郎的阿舅(幼儿园现在阿舅吗?好像都是阿姨吧!),说来也是好笑!

七郎的脾气极为的憨直,为人也不做作。他进的帐来便扯直了嗓子大喊:“李大哥,李大哥,你在哪儿啊?七郎看你来了!”

他从光亮之处走到这昏暗的帐内,我又是躲在帐中毫不起眼的角落,他自然是难以发现我,也怪不得他大声的喧哗。我从角落里走出,挥手遣散了他身后的士兵,拉了他在帐中坐下。

七郎刚刚坐定,还没等我说话就急急地对我说道:“李大哥,七郎找你有急事!”

我一直就把七郎作小孩子一般看待,小孩子的急事估计大不到哪里去。我笑了笑,站起身来走到桌旁那倒了碗水递与他道:“别急别急。先喝碗水,润润你这破锣嗓子再说。”

七郎憨厚的笑了笑,一仰脖将我递过去的水喝了个精光,将碗放到了一边,对我道:“李大哥,七郎知道你这几日心情不好,将自己关在了这大帐之内。七郎也知道你是为了什么发愁,可是这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今日七郎就是给你送这灵丹妙药来了!”

这七郎是个直筒子,加上还是个孩子。所以很少有这样正经八百说话的时候,我听他的话语不像是他所能说出的,定是有人教给他的。我便探他道:“噢!稀奇稀奇啊,这七郎也会动脑子想事情了啊!说说,你觉得我是为什么发愁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