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第180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2 / 2)

而我在掩卷沉思之余,脑海中却莫名其妙地闪过一个句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就不能不提到哥们儿的写作方法。

《四面墙》依靠作者所谓的“大流水”(后文要谈到这个问题)行文顺序,用几乎纯粹的方言俚语,用大块大块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以前我一直以为,这种对话多过描述的写作手法对一个写手来说是危险的,特别是在那些“言情”小说和不成熟的写手的大作中“见识”过许多不成功的例子后,更坚定了我的判断。但是,《四面墙》却让我大跌眼睛:原来,这种对话多过描述的写作方法竟然能够如此鲜活地表现笔下人物的神态、修养、性格、表情。原来,这种写作方法竟然丝毫没有削弱大家对现场气氛的想象,读来反而丝毫不显拖泥带水,接近于完美地还原了“现场”。

读着那一句句或粗俗、或精辟、或狡诈、或“直白”的对话,扁平的文字“立体”起来,黑乎乎的方块上好象有魔法棒挥过,一副副声、光、影俱全的影像出现在面前。就好象蒙太奇一样,麦麦、舒和、老三、日本儿、二龙……一个个在我面前活了过来,一幕又一幕地我面前上演着悲喜剧。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竟然能够象看一部长篇电视剧那样来欣赏一部小说!

归根结底,我想就是大家对这部作品用得最多的评语在作祟:在网络写手“专注”于魔法、奇幻、架空、修真,蜂涌跟风yy的浮躁时期,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写(现)实主义佳作。

再说那句莫名其妙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换一句话,“通俗的才是大众的”可能更合适。我认为,这才是大家能够认同《四面墙》“写实”的基础。

这种通俗,这种“写实”,其实是构筑在那些层出不穷的方言和流行于犯人(流氓)中的粗俗的,带有“质朴”的流氓逻辑和智慧的黑话、行话、荤笑话之上。

对于这种特殊的语言,作者有过专门的记述:“……还有一本‘学术专著’,属于极端卑鄙搞笑的伎俩,旨在收集从劳改队里听到的华章妙语,又担心翻号儿时被收缴了,就搞了个危言耸听的题目,叫《边缘汉语言辞法探微》,后面煞有介事地来个小破折号——‘研究资料汇编’,还工整整写了篇‘前言’,在感慨语言‘发于民间死于庙堂’的同时,杜撰了一个‘边缘语言’的概念出来,说那些黑话、行话乃至荤笑话因为不能登堂入室,所以只能在草野的某个角落或特殊群体里自生自灭,其实‘笔者’窃以为这是话语权斗争的结果,是官方话语对边缘话语实施了成功的强奸之结果,如果当初官方把‘鸡巴和逼’规定为高雅的书面用语,而让‘生殖器’三个字成为鄙俗的口语,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会非常坦然地跟学生说:看,这就是鸡巴。当然,‘本书’要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此,就‘笔者’多年来收集的这类资料来看,拨开其看似下流的外衣,‘边缘语言’多姿多彩的修辞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举起这棵堂皇的隐身草后,我又按‘修辞手法’分了很多小节,中间都空着页码,不断地把听到的俏皮话和“发人深省”的妙语记上,当然要按‘研究’的需要分门别类了。比如‘顶针修辞’下面的第一条‘例句’就是——“甲说‘我操’,乙顶‘你操下狗’”。着实费了我不少脑筋。”

我不是天津人,也不是北方人,迄今为止也没有机会和“大哥们”厮混过,所以,也无法分辨《四面墙》中那些“边缘语言”在当地和“行内”的流行程度。但是,这丝毫不防碍我在看到这些“华章妙语”时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

写实,或者说现实主义,就在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里不经意地实现了!

三、大流水与其它

“大流水”这个话题一直是关心《四面墙》“思想性”、“文学性”的铁杆书友争论的焦点,从后记上来看,也是哥们儿的一块心病,似乎有在修改时回到倒叙的写作方法的打算。

其实,笔者以为,哥们儿当初放弃倒叙,采取这种“大流水”的写作方法是十分明智的,而且,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文学性”再回到那种写作方式。

《四面墙》的行文风格本来就是以平淡、直白的语言叙述一个个故事,麦麦做为一个经历者、旁观者、叙述者,以朴素的手法向大家展示最阴险、最残酷的画面。通篇都显示出一种出离这些阴谋、残酷的平淡和冷静,是好象以冷色调的色彩在涂抹一幅残酷的杀戮!

这种反差,这种强烈的阅读、思想冲击是《四面墙》的特异之处,也是成功之处。越复杂、越技巧、越熟练的写作手法,越会破坏这种冲击、这种震憾,不会有更好的作用!

还有些书友提出,麦麦太冷静了,书中的对话太多了,应该多加一些具有哲理性的、思想的,麦麦对于各种阴谋、残害的思考,以提高整部作品的水准……

对于这些人,我和天照的看法一样,只能竖起中指说:“傻x一个。”

这不是政治思想教科书,这不是假道学的、服务于政治的“高大全”的改造报告。

麦麦思考得多了,也就假了!就算哥们儿处理得很好,麦麦的思考妙语如珠,哲思如泉涌,警句如落珠,可是,留给大家思考的空间少了,那种冷调的苦涩和冲击也就淡了,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四、结语

好象有许多话还要说,但是,好象有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每一个身边,都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每一个书友心中,都有对《四面墙》独特的理解。正象哥们儿所说的那样:(在《四面墙》里)有的人看到了文学,有的人看到了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