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点头心道,奶奶的,比我知道的都多,原来已经把那里列入疆土了,只是因为被战争拖累,无力顾及而已。我正想着,宣缯突然来了句:“臣愿去流求,恳请皇上恩准。”这倒把我给弄得愣住了,我问道:“开发流求,可不是个轻松的差使,目前岛上可是什么都没有,虽有些土著,不过都在山上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尚未开化,你如何经营此地。”
“陛下,土著可以先不管他。如今我朝、金、蒙之间连年战事频繁,多年来中原百姓因战事纷纷南迁,然这些人大多并无一技之长,我朝也无众多土地供其耕种,臣吉州任上时曾往荆湖一带,发现那边居然有人于山地之上置水田用以耕种(梯田),可见土地之缺。流求平原虽少,但只要是平原之地均适合耕种,臣估计少说也有三、四百万亩可以用于耕种之土地。一年三熟,每亩产粮就要比江浙一带多三成,那数字可不小啊。陛下只要一纸诏书昭告天下,愿往开垦者均授予土地,定有大批流民愿往开垦。再则,流求四面环海,还可开盐场,兴渔业,定可成为富庶之地。”说罢,双眼充满希望地看着我。
我心中暗道:“此人是个人才啊,如能用好他,那将是朝廷的福气。”至于是否会有异心那不重要,只要不给他军权,他就没有翻天的本钱。我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说得不错,而且那里可以造就的良田不下五、六百万亩。只要你好好干,朕给你提供一切便利,朕不轻易许诺,但今天给你许下一个诺言,只要你在流求干出成绩,五年后朕即调你回京任尚书。”
宣缯跪下磕头道:“陛下,五年或许臣只能略有小成,臣既然愿去流求,誓要在流求干出明显成效才有面目回京。”
我点点头说道:“好,现在朕将流求改名为台湾,在台湾建府,你是第一任台湾知府,给你特例品级仍是二品,你来。”我带他来到地图前,把现在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的大致位置指给他看。
“在这三地设县,建台北、台中、台南三县。人我会派给你,在三地还要建立港口。还有,台湾的甘蔗不错,要置些甘蔗地,糖业也要开发起来。哦,你的家人你想带就带去,不过你初期很苦,不想让他们跟着受苦也可以留在京里,朕会着人善加照顾,不用挂念。”
“臣只带几个常年在左右的亲随吧,其他人就留在京里,他们跟去只会给我添乱。”他也算知趣,把家人留下当人质了,好让我放心,大家心照不宣。
第二天旨意一出,朝廷又是小小震动了一下,除了对建府台湾的意外,还有对启用宣缯的疑虑,郑清之和宣缯算是旧相识,不便说话。宗亮、醒言知道台湾的战略地位,对建府一事自是绝对支持。真德秀就不客气了,对建府台湾表示疑虑,主要是财政方面投入的压力,还直截了当对起用宣缯表示了反对,魏了翁则对建府未置可否,只对起用宣缯持反对意见。而其他人则对建府一事均表示了财政上的忧虑,不反对但建议暂缓,对用宣缯大多没有表态。对于经营台湾,我是打定主意的,看反对意见不多,就说道:“众卿都考虑到了钱粮的压力,朕也考虑到了,不会动用多少国库的钱,朕自有主张,就算朕乾纲独断了,建府一事已定,就不必再议了。”至于宣缯任知府一事,我问道:“你们认为宣缯不合适,那你们说谁合适,你们举荐个给朕看看。”其实去台湾做官在众人眼中和发配崖州差不多,举荐谁就是发配谁,还真不好举荐,因此谁都不说话。
看众人不说话,我说道:“别这么记仇,宣缯或许和你们政见不同,但我想他的才能你们应该都还认可吧。别盯着以前那些小事想事情,多想想将来。”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