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第三十回 调整政策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重建大宋帝国> 第三十回 调整政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回 调整政策(2 / 2)

再则,把陈窈调到工贸部协助全宗亮,把宋慈从廉正公署调到刑部任郎官,并抽走部分精干人员进入礼部各部门,把廉正公署合并到了御使台下面,成为一个专门负责查察贪污的小部门,这个动作可以说让各级官吏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纷纷上书夸皇帝圣明烛照。

军队改革的动作就比较大了,枢密院长官仍由右丞相兼任,但枢密院的组成人员增加了较多懂军事的人员和将领,枢密院成了后来的最高军事委员会。

兵部的名称没变,但扩大了权限,仍向枢密院负责,成立骑步军司、水军司、军械司、军事统计局(军事情报机构)。兵部负责训练兵马、指挥军事行动等,由洪咨夔担任尚书,而洪咨夔不懂军事,实际上兵部的实权在兵部侍郎胡醒言手中,他老子在他手下任军械司主事。

礼部改组就好办多了,把那批从廉正公署调过来的安排成为各级主官的副职,这批人从廉正公署过来,因查贪污得罪不少人,除了抱着我的大腿,他们没别的出路。另外还明令天下,各地书院、学馆除较授儒学外,还要增设算学、医学、农学、工学、星象(天文学)等,事实上当时很多书院早就有在教授这些东西了。只是学这些不能通过科举入仕,因为科举不考这些,这些人入仕完全靠运气或通过书院那些有影响力的学者推荐。

而我则明令天下,今后科举不但要考儒学,还要考其他各种学科,只要学有专精,不论出身,我同样给进士身份,同样有机会入仕,宝庆三年的恩科就要考这些。这道明旨一下,再通过报纸一宣传,这可炸锅了,报纸投书倍增,反对的和支持的都有,总的来说,支持的占有大多数。连在金国的一些人得到消息都偷偷跑过来想考,由于当时报考要在原籍报名,防止出现某地考生过于集中,杜绝舞弊现象,这些人是变着法贿赂各个地方官,以求得一个户籍证明,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个以后再说。

而对吏部和各地官员的调整,我则进行得比较隐蔽,每期报纸只刊登一些各学科的论述文章,文人间的打嘴仗文章,招商广告等,对各地官员的调动只字不提,所有官员的升迁任免只是由吏部按惯例发个例行的邸报了事。在很多官员眼里,轰轰烈烈的肃贪运动已经无疾而终了。

他们的看法就目前而言的确没错,迫于现实,我的确低头了,甚至我在收到举报利州东路转运使贪污和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贪赃枉法的举报信后,都没有彻查此事。而是把信抄录了一份,上面批示道:你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你是不是该收敛一点呢?然后把信直接寄给了他们。这么做一是保护举报人,二是离间他们和亲信、幕僚们之间的关系。果然,他们收到信一面上书请罪,一面开始调查自己的手下,弄的手下人人自危,开始互相提防。

尽管肃贪行动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但值得欣慰的是多少起到了震慑作用,腐败现象有所遏止。而且,从中发现和起用了不少人才。尽管政府机构因改革显得有些混乱,新旧体制的并行也闹出不少笑话,但至少危机得以缓解,我赢得了喘息的机会,改革也没有停滞,社会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而我去和史弥远聊天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报纸上偶尔还会出现:太师偶染风寒,皇帝急令太医前往诊治;太师新府邸落成,整个府邸高大气派(近六米高的水泥围墙,当然高大气派);太师搬回新居,但依然闭门谢客;皇帝亲自上门给太师贺寿等消息。一切迹象表明,太师在皇帝心目依然很有分量,这让那些史弥远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心里好过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