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恩仇-第二回 杨氏传人(中)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剑气恩仇> 第二回 杨氏传人(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回 杨氏传人(中)(2 / 2)

杨延玉微笑道:“你也听说过我们?”诸葛扬名道:“当然了!‘杨无敌’和‘杨家军’的名号,大宋百姓谁不知晓!不过老百姓都说,雍熙三年,杨元帅与两个儿子杨延昭、杨延玉前往幽州攻卫战,只因王侁和潘美的军队并未出现奥援,以致于全军在朔州狼牙村战败牺牲。看来民间传言,多有不实。”【注:史载杨业娶德州折氏为妻,生七子,为延朗(即延昭)、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又有野史载杨业只有杨延朗和杨延玉二子,其余六郎都是一起戍边的结拜兄弟。此处因作者能力和小说构架所限,只言有延昭、延玉二子。野史小说,不必锱铢必较。望读者见谅。】

杨延玉长叹道:“这倒不是传言。若非父亲设下金蝉脱壳计策,故意舍命被契丹俘虏,让我们趁辽军不注意带着《史记残页》回京,以图他日抗辽大计,恐怕你大哥与两位爷爷此时也已身掩黄土了。只可惜父亲所持‘将军令’遗失不见,不然号集群雄北上,完成抗辽大业,父亲和大哥在天之灵亦可瞑目。”他口中所说“两位爷爷”,自然是常、伊二人。

诸葛扬名不住点头,道:“大哥是忠良之后,怪不得那些契丹贼为了追杀你们,会不惜千里迢迢来到江南。不过我不明白,大哥既然要回京,应该直接由幽州下汴京,为甚么会在江南一带出现?”

杨延玉叹道:“此事说来话长。当初我们有二十几个军中好手一起脱身,本来要回京复命,谁知途中接连遭人追杀。这些人多数是些契丹人乔装的,不过也有不少像楼恨这样的中原高手。那些契丹人为夺《史记残页》,追杀我们尚可理解,因何那些中原人士也要频频袭击我们,我们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连番作战,见无法靠近汴京,只得往东北行走,再经水路来到江南,准备先到临安府,与在那里的知府会合。不想这途中连番战斗,仅剩下我与怒叔两人……”说到此处,想起伊笑翁之死,言语中不禁忧伤。

诸葛扬名恍然,问道:“小弟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不该问。”杨延玉道:“但问无妨。”诸葛扬名道:“小弟刚才看过那甚么《史记残页》,上面文绉绉的,写的都是些古代人物的传记。又不是什么武林秘籍,又不是什么古董宝物,契丹人要那个东西干嘛?难道契丹人没书读,要到我们大宋来抢书?”

杨延玉闻言,会心一笑,反问道:“你听过司马迁著《史记》么?”诸葛扬名应道:“我听我山上的师兄提过。当年司马迁为李陵叛汉之事力谏汉武帝,汉武帝一怒之下对其施以宫刑。之后司马迁遍历山川,著下《史记》,共有十二篇记录帝王的本纪、三十篇记录王侯世袭的世家、七十篇记录人物传记的列传,还有十表、八书。当时著书既成,举国传看,一时洛阳纸贵,后来也成了传世的史学名著。”

杨延玉道:“说得不错。不过老百姓不知道,其实他们所见的《史记》,只不过是原书十之六七。真正精华的部分,便是这《史记残页》。”

诸葛扬名闻言惊愕。但听得杨延玉续道:“当年司马迁身受宫刑,对汉武帝恨之入骨,便思索报复,只可惜他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无奈之下就想出一法。他借替汉武帝著史书为名,四处考据,收罗还原古时战争,甚么牧野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数百起大小不同的战役,大至山势地形行军布阵,小至如何造炉如何生火,再至如何变阵应敌,无不详尽记录。他本来将这些战斗的描述,全部渗透在各‘世家’和‘列传’当中。所以《史记》虽名为史书,实者内藏兵法玄机。司马迁原计划,只要让这些记载在百姓之间流传,到时全民学习书中行军打仗之法,各个都是行军打仗的人才,那时莫说除掉汉武帝,纵使推翻整汉朝,也不无可能……”

诸葛扬名听到此处,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道:“司马迁一个文弱书生竟有如斯本事。这汉武帝手握皇权,处人极刑不过十人百人,而司马迁手中不过一只笔杆,却有能力颠覆整个朝代。看来,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是未到用招时,早知如此,我也该多读点书。”

杨延玉续道:“司马迁计谋虽好,不过汉武帝也非泛泛之辈。《史记》手稿在付梓前被汉武帝看到,他翻阅之下,立刻瞧破司马迁的心思。只不过他因李陵之事迁怒司马迁,心中有愧,因此也不动声色,一方面推行大倡董仲舒‘君仁民衷’的儒家思想,安抚司马迁,另一方面则没收《史记》手稿,命文臣进行大段删改,将书中过多关于行军部兵的文字去掉。因而后世传阅之《史记》,记录战争虽是逼真,但却不详实。不过汉武帝也有一事没有料到。其实司马迁早有这些战争的描述副本,他见汉武帝瞧破他的心思,也就不敢将副本公之于众。后来,这些副本传至北魏司马懿手中,司马懿便以《史记残页》命名,时刻研习,最后终于大破蜀军,为司马氏定下了西晋基业。再后来此书久经誊抄流传,这才落入父亲手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