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扑阌谧约豪卫蔚乜刂浦鞫ā?br/>
吃过饭,周建明回到房间,疲惫地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电视台正在播出电视剧《廉吏于成龙》。他眼睛在画面上,下午书记碰头会上的一幕幕从脑子里浮现。
他在琢磨李树生和柳王明两人的心理,从今天的会议看,表面上看李树生采取守势,但暗中出手有力;柳王明则明火执仗,咄咄逼人,虽然背后有大量的活动和力量在支撑他的进攻行为,但手法是拙劣的,让人一看就明白。使周建明看不懂的是,李树生为什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柳王明让步。比如关于对县级班子进行考察,为换届工作做些准备,这本是市委的日常工作,也是必要的。柳王明以不影响县级班子思想稳定为由给否定了。而李树生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并没有坚持。这同他以往把握书记碰头会的风格截然不同。同他在大事面前从不马虎、从不退让的风格不吻合。他觉得这事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李树生真的要离开新阳,那当然省委领导会制止他调整下面班子,免得有离任前大动干部之嫌。既然省委领导过问了这事,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讨论?要不就是事先柳王明在上面作了工作,反映了李树生要调整干部的想法,取得了省委领导的支持,所以有足够的底气来反对调整县区班子。这两种可能都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李树生可能离任和柳王明提任为新阳市委书记。因为在这个骨节眼上,县级班子调整这样的大事,作为未来的市委书记,柳王明必须抓在自己手里。他不能让李树生留下一帮异己力量在自己的班底里,不能让李树生在自己的道上埋地雷,这个时候无论如何要阻止李树生的行动。可这是市委的职能,要阻止这件事,除了同其它几个书记结成同盟外,只有争取省委领导的支持。柳王明正好趁这个机会摸摸省委的底,如果省委真有让他当市委书记的想法,就一定会支持他的想法,周建明想找李树生聊聊。了解李树生的真实想法,也便于自己的想法同他的思路协调一致,知道如何支持书记的工作。周建明是个组织原则很强的人,支持一把手工作,维护班子团结和班长威信,既是义务,也是责任。但支持首先要明白和理解他的意图。
周建明住地离李树生很近,几年前他从一个县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新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就住进了这座宾馆的四号楼。这是个小套房,离主楼有段距离,他觉得这样好。主楼来往人多,见了熟人要寒暄几句,有时候还要陪餐,耽误时间不说,弄得筋疲力尽。周建明是个言语不多、更不喜欢客套的人。由于职业的原因,他每天要面对许多套近乎的人,每天都要绕过很多语言交流中的陷阱。他以自己的精明和智慧,很少在干部问题上有过口误,让人抓住什么把柄。这个四号楼虽然破旧了点,但图个清静。李树生住在六号楼,那是一栋竣工不久新楼,离四号楼只隔一座人造假山,条件和设施当然比四号楼好得多。市委秘书长觉得两栋楼内设施相差太多,很是过意不去。几次要周建明搬到六号楼住,他都婉言谢绝。秘书长甚至搬来李树生动员他过去住,他还是没同意。他有自己的想法,就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理当像“夫妻”一样贴心。毫无疑问,他对李树生的工作是支持的,而且在人格上、官品上、学识上对李树生都是佩服的。他也感到李树生对他是信任的,李树生虽然当面没有对他特别的关照,更没许诺过他什么,但省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他,李树生几次到省委组织部推荐他任市委副书记,提议要省委考虑周建明的使用,说他当了多年的常委,无论是个人德才素质和任职资历,都应当安排副书记,不能让正派人吃亏。可李树生从来没当面给他说过这事。越是这样,周建明越是敬重李树生,越觉得要对他的工作支持,越不能给他添乱。所以,除了在工作上全力支持李树生外,在处理两人关系上尽可能藏而不露,不在个人问题上、私人关系上让外界有什么口舌。正是这些考虑,他没有搬到李树生一起住,在形式上同李树生保持着距离。正是这种相互尊重和理解中结成的友谊,正是李树生个人品德和学识水平形成的人格魅力,使周建明感到更应当在关键时候帮他一把,有责任提醒他。周建明觉得今天书记碰头会开得很别扭,很窝火。他有必要同李书记说说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李树生不能软,不能表现自己处在守势,那样柳王明将会更加肆无忌惮,社会舆论和那些倚墙观望者就会一边倒。就会挫伤大多数主持正义、期望公正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新阳失去信心。一个地方正义、正气的损失,不是能用数字来衡量的。它的影响所及,也不仅仅是一个地区,而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组织部长,他了解目前干部队伍中的一些动态,可以说,有些干部在驻足观望,他们手里握着两张“船票”。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会毫不留情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任何问题都要考虑社会效果,考虑人心向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生死博弈十三(7)
他准备出门的时候,电话响了。是爱人萧琴打来的。
“建明啊,今天打了好几个电话,你都不在,七点多还打过你房间,也没人。怎么啦亲爱的?”
“没什么,今天开书记碰头会,晚了点。我刚吃饭了。你好吗,琴?”
“我今天给你发了几个信息,你都没回。我都急死了,不知你在哪里。”
“傻丫头,有什么急得,我还会去哪去?今天开了一天的会。我们的女儿好吗?”
“女儿对你有意见,她说快两个月没见到老爸,差不多忘记你的模样了。”
“你叫她接电话吧。”
“她在房间看书,你别干扰她,再过两星期就中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