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大人,不知您对今天的参观还满意吗?”
“克虏伯先生,实话告诉你吧,在下现在还游兴末尽呢,要不是行程匆忙,在下一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待在这里好好学习一番。“
“中堂大人太过于谦虚了,现在这个厂子的实力能经得住中堂大人参观一个上午已经是倍感荣幸了。哪敢让您考察一个月啊。“
李鸿章用勺子将一勺牛肉汤放进嘴里,道:“说句实话,参观完贵厂在下真是感慨良多啊,我们要向贵厂学习的地方实太多太多了。在下有个请求不知能讲否。”
“中堂大人太不把在下当朋友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您有话尽管直说吧,只要有利于咱们未来合作的,在下一定照办不误。”克虏伯拍拍胸脯保证着。
“先生爽快,那在下就直言了吧,在下想请阁下的兵工厂与我大清合办个兵工厂不知先生是否同意。”盯着克虏伯的反应。
克虏伯先是一愣,但马上就爽朗读的笑道:“其实在下早就打算去贵国发展了,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吧。既然大人在这说了,我是百分之百的千赞同的。”
李鸿章一听非常的高兴的:“这真是太好了,来克虏伯先生为我们的将来的合作干杯。”说完举起一杯红葡萄酒一饮而尽。
“中堂大人不瞒您说,在下早就有意往亚洲发展了。亚洲各国尤其是贵国幅源辽阔,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且大多数国家都在由传统的军事装备向现代化转移,绝对是一个发展军事的好机会。再说现在东方的市场都差不多被英国、法国垄断了。我们德国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就没有发展空间了。所以在下也一直恳求俾斯麦首相多方为我们在远东开发市场,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今日看到李中堂也有此意在下真是欣喜万分啊。”
“阁下言重了,依照贵厂现在的实力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牵手贵厂,对我大清的军事发展绝对是大有裨益。临行前,我皇帝陛下一再嘱托在下,希望能进一步拓展和贵厂的合作空间,因为这仅关系到大清的未来,而且还有助于中德两国未来的发展。”
“年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啊,但不知贵国打算怎么合作。”
“在下希望贵厂能在大清开设一个分公司,由大清和贵厂合资办厂。在合作的具体事宜上,我们可以仔细商讨一下,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嘿,在世界各地开设分公司也一直是在下的梦想,如能在亚洲第一国建设分公司,在下当然求之不得。如果能依赖贵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的支持,相信克虏伯兵工厂一定如日中天。只是不知怎样合资建厂法呢。”
“在下是这样考虑的,由贵厂出技术和机器设备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我们提供劳动力、生产场地和所需的一切矿产资源以及所需要的资金由我们出,利益分配六比四。不知阁下以为如何。当然建厂的地址由阁下选定,只要达成一致意向,我们大清政府将保障贵厂在华的一切权宜,并积极为产品的出口寻找出路。另外为贵厂其他的产业提供一定优惠条件。”
克虏伯一呼心想李鸿章给出的确良条件已经相当的优厚了,想想其他兵工厂没有优惠条件还硬往亚洲钻呢,这样的有利条件岂能浪费。再说这也为德国日后向远东扩展势力提供一定睥基础,虽然德国的技术得到一定的损伤,但只要限制清政府保障它们的技术专利,维护他们的技术特权也是未尝不可的。
“中堂大人的建议,在下也没什么异议,只是希望贵国政府能切实保障我们在华的一切权宜,维护我们的技术特权,不要利用我们的技术与别国政府进行什么交易就可以了,当然也希望贵国的确良武器定制尽量以兵工厂为主。”
“这个自然,我们也不会作舍近求远的事,至于贵国技术的保障问题,我们可以诚信担保,绝不滥用和进行非法的交易。”李鸿间的表态也极大地打消了克虏伯的顾虑,于是两人又在培训工作人员等达成一致意见,并暂且将合资公司命名为中德虏伯汉公司。另外克虏伯还决定在武汉建设新的兵工厂。一切事宜都谈的差不多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克虏伯签订了一个合作草案。待克虏伯将合作意向交由俾斯麦审批后再签订正式的合同。
签完草案后,李鸿章和克虏伯都异常兴奋,两人频频举杯欢庆合作愉快,现场的记者们也者不失时机地将这历史的一幕定格了下来。第二天各大报纸也对这一新闻在头版上进行了报道。有的报纸以“德国开始把目标瞄向亚洲”报道,有的则以“克虏伯新的壮举”等,当然还有的报纸把目光对准了大清,以“沉睡的觉醒“、“远东局势小变动与大格局”等来渲染清政府在柏林会议上外交活动。
李鸿章和克虏伯两人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判,加上两人都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很快就敲定了合作意向。在大清设立克虏伯兵工厂的分厂。签完协议书后,李鸿章显得比较兴奋,他觉得自己措爬滚打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运动,工厂没少开,企业也没少建,但由于缺少技术和管理不合理工厂都很不景气,一个个都几近破产了。这次来到德国,在认真执行光绪皇帝命令,把德国知名公司都拉到大清,甚到还把世界一流的兵工厂也给请了过去,看来大清只要好好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把它们的先进技术掌握到手,并能超过他们。
和克虏伯告别之后,李鸿章率领队伍前往德国的参观伏尔铿造船厂、西门子公司等一些在德国举足轻重的企业,并邀请他们。并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合作。从参观德国之余也深深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又结交了不少商业上的合作伙伴,为以后中德两国在更多范围进行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个月的奔波之后,李鸿章射身子骨有点吃不消了,但想想自己这二月取得这么多的成绩,这点疲劳算不上什么了。好在东西该买的都买了,该合作的都合作了。也没什么可以停留了。
数日后,在俾斯麦宰相的陪同下李鸿章登上了开往埃及方向的邮轮“威廉”号,另外克虏伯、伏尔铿、西门子等一些设备雇用了两艘万吨级的商船,里面装载了大大小小的机器设备。邮轮徐徐开动后,俾斯麦挺着胸膛。右手举到帽沿,行着军礼。而李鸿章站在甲板上,两手握着胸前,频频摆动,用一种虔诚的姿势,为俾斯麦祝福。俾斯麦伯爵一直注视着李鸿章,直到轮船离去。就这样两位俾斯麦结了他们第一次的会面。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给点票啊。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