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同治帝的死,李越也是没有办法的,对于他有一个强权的娘亲,慈禧有则武则之手段,却无武则之雄才大略。同治之死,传说颇多,主要有死于天花、死于梅毒、死于天花和梅毒三说。不过民间的传说归传说,可是对于李越所掌握的资来看,最大的可能是死于梅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慈禧的专权不是一般的,他从同治的皇后是有非常大的借心,因为他不是出自叶赫那拉氏,不是一族的,所以对她处处刁难不说还禁止让同治与皇后同房。造成了同治帝的孤僻性格。
同治皇帝就其个人来说,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独尊荣光,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没有兄弟竞争便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这是他人生的喜剧。但是,同治也有人生的悲剧――他短暂的19年就有六大不幸:幼年丧父是为第一大不幸!童年担当社稷重任而不能享受正常童真快乐是为第二大不幸!同圣母皇太后关系不好是为第三大不幸!婚姻不如意是为第四大不幸!无子无女是为第五大不幸!19岁便早亡是为第六大不幸!老天对他来说真是好的,一堆的烂摊子却让李越来扛起,这末来大清江山。
这天同治皇帝还末去逝的时候,病已进入了无药可制的地步了,可是皇后阿鲁特氏每天都细心呵护着,这位时儿昏沉时而憔悴的一代君王,可是谁又能知道这皇帝得了什么病呢,太医治不了。可是皇后不信邪,天天在佛前祷告求菩萨求佛,就是不见同治有一点起色。她的心碎了,当她进宫的时候就得罪了慈禧,她知道等他一去自己也的跟随相伴啊。这就是帝王家。正在想心事的时候,同治醒了,看着眼前为他憔悴的泪人似的皇后,他心痛啊,他有话想说,可是却没法子说清楚啊,他生在帝王家是无奈的选择,可是同治皇帝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他想保住皇后阿鲁特氏。
两人的目光相对时,那是心灵的交融,彼此真心的交流着话语,可是偏偏就有人要来打拢他们两人的世界。
慈禧来了,对于那冷面的皇太后,她来了,是探望来了,因为她希望保住自己的奢华就必须靠着儿子,可是自己的儿子却不给他争气,让她气愤啊。对于这个皇后她是非常看的不顺眼的,竟然背着人他们在说一些不想让自己知道的话,让他非常的气愤的所以他来了,要好好的重处这个不长眼的皇后。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chi)之”,并叫来太监备大杖伺候。
皇后看到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慈禧一直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临终前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而不满。慈禧动怒,同治被皇太后的气势所吓晕,病情加重。慈禧见状,才未对皇后动刑。
这一句话触动了慈禧太后的心经,她明知皇后在那里讥笑她自己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又因清朝的祖训,皇后从大清门进来的,只能废黜,不能辱打。这一气把个慈禧太后气得发昏,一言不发,摔起袖子,就转身回宫去了。宫女太监们忙将皇帝唤醒,又将皇后扶起来,同治皇帝又与阿鲁特皇后痛哭一场。
很快慈安太后得了这消息,也忙赶过来,见慈禧已去,皇帝也醒了,便切切实实地安慰了皇后一番。又劝了皇后几句,将皇后带出宫去。
慈禧太后回到西宫,怒又未息,便请慈安太后,并召集近支亲王开会议商量立嗣。却把慧妃也宣召在内,偏不召孝哲皇后,这就是报复皇后从大清门进来的一句话意思。慈禧见了慈安,便淌着眼泪,先开口说道:“皇上的病,眼瞧着是不成的了,但嗣皇帝尚未定立是国家一件大事,大家想想,是谁立嗣皇帝的好。”
对于这个慈安来说,他并不想管事情的,可是话己到这儿,也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于是道:“国赖长君,古有明训,在我看傅伦和载澍,年纪都长大了,最好立傅伦,班辈又相合,不然就立载澍。不知妹妹以为如何呢?”
慈禧太后一听了,不觉颜色大变,要是立这几人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外,相反还有可能危及到自身的安全,赶紧厉声说道:“你也说立长君,他也说立长君,立了长君,咱们这两老婆子,还有日子过吗?现在他们还要靠着咱姐妹俩,等他们这些人立了大位,还有我们安身之处吗?”
这句话说出,把个慈安太后吓得忙闭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停了一刻,慈禧太后又说道:“俺家溥字辈,没有一个可以立为嗣皇帝的,依我意见,亲王的大儿子载恬,今年已有四岁了,和皇帝血统很近,我想立他做嗣皇帝,况且亲王的福晋,原是我同胞妹子,载就是我的姨侄儿,大家都有一个照应。姊姊的意思怎么样呢?”一边说着一边盯着慈安太后等着回话。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