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清海权-第六章节 金陵制造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重生之大清海权> 第六章节 金陵制造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节 金陵制造局(1 / 2)

经过与查理曼先生的会谈终于达一致的结果

在中国也不乏一些外国人教官,不过那些外事教官出工不出力,纯粹是到中国来发洋财,顺便当把土皇帝的。不过查理曼是乐意为中国找到更好的军事教官的和技术人员的,,

经过半天的商谈之后,李越与醇亲王府的谈判终于敲定了关于1898式步枪的价格――李越以授权的方式给予德国毛瑟兵工厂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进行生产,九八式步枪每生产一支付给李越专利费用为一马克―(中:德,1:5.1);附加帮助引进六套可以生产毛瑟手枪和九八式步枪的机械设备,还有四套火药生产的全套设备,设备价格必须是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并且代为引荐三十名德国工程师来负责生产指导;附加条款所需花费由九八式步枪专利费给付。至于中德的两国合作度不从毛瑟与李越开始吧,

随着与毛瑟公司的合作,必须尽快选址才行,在哪呢,了越的小脑袋瓜子想了一遍还是想不出来,最后还是其父醇亲王为李越想出了一个地儿,那就是南京的金陵制造局,

这个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

1865年(同治四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

1869年,宁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

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宁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提高一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74年,制造出三尺喷简,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

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不精通制造技术,在宁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1875年1月5日在大沾炮台试放时,发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李鸿章于当年7月,撤销了他在宁局的任职。

1879年2月,宁局接井乌龙山机器局。此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后,由宁局承担江防炮台军火制造任务,经朝廷批准,给宁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从此,宁局经费有了固定来源。

1881年,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宁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宁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报朝廷拨银10万两,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宁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

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

1894年,宁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初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宁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

不过现在的金陵制造局并没有后世那样规模庞大到上千人的地步,但人数也有五百余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了不过,对这个地方李越还是非常满意的,唉,没钢铁厂,和火炮厂,不过一步一步的来吧,不能一下子就吃胖吧,要不然会很麻烦的。

先搞定这个金陵局在说吧,不过醇亲王每天在院子里散步炼拳可是相当的狭义啊,因为他知道自己不知道修了几世的福竟然出了这么个好儿子,将来肯定能保住大清的江山,不过他醇亲王却料到其儿子是保住了江山。可是却不知是将来这大清江山的继承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