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率大军五千,连同我、黄忠、甘宁、典韦等十余将,周瑜、郭嘉为左右军师,徐庶、鲁肃协助张昭镇守庐江。
曹操檄文所到之处,各镇诸侯争相起兵,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镇南将军庐江太守孟华,相继起兵。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我们到达酸枣是最迟的一路诸侯,酸枣境地连营二百余里,甚为壮观。我们也选择一个空地扎下营寨,吩咐黄忠、甘宁等守住营寨,父亲与我来到中军大帐。曹操见我们到来急忙出来迎接道:“孟太守来到,没想到今趟孟大人竟亲自带兵来洛阳,看来董贼命之休矣……”
显然父亲对曹操还是比较在意的,他热情的道:“孟德广发檄文联名讨贼,我又何能干坐庐江呢,先帝有恩与我,我必亲自率军讨伐奸佞。”
曹操笑道:“孟大人、子然请,里面已经在议事了……”
我相继道:“曹兄请……”
三人进入大帐,十八路诸侯的领军人物都已经齐聚一起,分官阶而坐,父亲坐在正中间,官阶不大亦不小。坐于首座的当然就是袁绍了。
我们进来之后,河内太守王匡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方可图贼……”
陈留太守张邈道:“孟德乃发檄文之人,由曹公担任盟主一职不知大家有何异议?”
陈留太守张邈与曹操原本交好,为曹操说话也不是什么奇事,不过袁绍听了可不高兴,袁绍家族显赫,自恃过人,当然不会把曹操放在眼里。幸好曹操也识大体道:“操何德何能担当大任,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曹操这么一说大家也都争相推举袁绍,袁绍假装推辞,但是心里却乐开了花。父亲道:“本初就别推辞了,这盟主你要是不当就没有人适合当了……如果你再推辞的话,那天下百姓就要多受一分罪了……”
父亲这么说了,袁绍当然不会再假装推辞,袁绍含笑而道:“既如此那绍就恭敬如不从命了……孟德乃发起檄文之人可为副盟主……”众人皆无异议,就此就将正副盟主订下。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袁绍手握盟约而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下面四十余万大军齐声高喊:“誓讨国贼,齐心戮力……誓讨国贼,齐心戮力……”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啊。喊罢,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歃血毕,各诸侯升帐而坐,曹操来回敬酒数巡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袁绍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
袁绍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出曰:“坚愿为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