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还是那么喜欢喝茶。如今,他来到了铁观音的故乡,更是如鱼得水。
我在相思树下用海边的岩石给他搭了个不错的茶墩。清清凉凉,上面还有一个供出水的水槽。就是在这个茶墩上,一同完成了他费时五年的心血——《玉殇》。
一共六十多万字,包括上千幅精美、已近失传的照片。
这部浩瀚的著作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关注。许多出版社亲自找上门来,开出种种诱人的条件。当他们问一同有什么要求时,一同说只有一个,那便是不需要印制得过分精美,纸张普通一些,价位定低一些,以便让更多普通大众看到这本书,了解中国美玉。
“为什么?这是本最值得精心包装、最值得有品位的人收藏的图文书啊。”许多人不解。
一同解释,自古以来,中国美玉都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其实,玉的特性最终要回归到人性,如果玉的精神不能与普通百姓平凡的精神相结合、相渗透,那么“玉”将永远停留在艺术、学术范畴。这是对玉性的误解,也是中国人性的丧失。
最终,依着一同的意思,这本书在北京一家非常有名的出版社出版了。因为定价便宜,这本书没有与那些昂贵的收藏类工具书摆在一起,而是被随意地摆在“新书”或“畅销书”一类,面容亲切、温和。
我想,这也正算是玉的品质吧。
我也在继续“码字”,一个家庭中有两个码字的人多少有点儿让人不可思议。不过,还好,我们从事的是不同范畴,他是学术类,我是文学类,他严谨,我散漫,这倒多多少少有些取长补短的意思了。
我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后,社会反响不温不火,毕竟,这是一个速食年代,愿意回味、深思的人还是不算太多。于是,一些编辑建议我改变写作风格,为这个年代多创造些“速食”。我拒绝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我想,无论是孤芳自赏还是无人问津,无论我是落伍陈旧还是曲高和寡,一个人的人性,是不会改变的。
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我们几乎把以前的恩恩怨怨忘记了。直到有一天,一同突然莫名其妙地收到了一笔数额惊人的电汇。汇款方是以公司名义汇出的,公司名称上写着:北京“钟爱一生”珠宝有限公司。
“‘钟爱一生’珠宝?”我和一同面面相觑。对于这家珠宝公司,我们闻所未闻。于是决定第二天到银行核查一下。
但是,当天晚上我便明白钱的来由了。电视中,我看到了“钟爱一生”的广告,画面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在浩渺的大海上、在崇山峻岭的高山上、在广阔的草原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无数次偷偷打开一个丝绒首饰盒,冷峻的脸上顿生柔情。